年产500吨克唑替尼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车间设计开题报告
2020-02-18 20:11: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克唑替尼(crizotinib),化学名称为3-[(r)-1-(2,6-二氯-3-氟苯基)乙氧基]-5-[1-(哌啶-4-基)-1h-吡唑-4-基]吡啶-2-胺,是由辉瑞公司研发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2011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为全球第一个口服的eml4-alk融合基因抑制剂,也推动了靶向药物向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克唑替尼是一种atp竞争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和alk两种酪氨酸激酶以及它们的致癌变异体。
met蛋白酪氨酸激酶是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细胞表面受体,c-met 14外显子突变、基因扩增和蛋白过表达等可导致hgf/c-me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引起多种生物效应,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存活、侵袭及血管生成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有体外研究发现克唑替尼能选择性抑制细胞met蛋白的磷酸化,同时抑制依赖met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从而抑制肿瘤发展。
约2%~7%的nsclc患者存在alk基因重排,国内nsclc患者alk阳性率约为3.3%~6.1%,其中eml4-alk融合基因最为常见。该融合基因包含了部分eml4基因和alk基因,该融合激酶通过自身磷酸化活化下游mapk、pi3k/akt、jak/stat3等通路,导致细胞具有致癌性。克唑替尼的主要机制为抑制alk激酶与atp的结合及结合之后的自身磷酸化,从而抑制激酶的激活,降低激酶活性,达到抗肿瘤作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 克唑替尼合成工艺研究
制备克唑替尼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其关键手性中间体(s)-1-(2,6-二氯-3-氟苯基)乙醇的合成。文献报道了多种合成方法,不对称催化合成需要制备手性催化剂,其中过渡金属和手性配体价格昂贵,且反应条件相对苛刻;酶催化法所需的生物酶不易获得,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步骤多等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手性拆分法步骤繁琐,收率较低等。本设计以2,6-二氯-3-氟苯乙酮为原料,以二异松莰基氯化硼为手性还原试剂,实现了对克唑替尼关键手性中间体(s)-1-(2,6-二氯-3-氟苯基)乙醇的不对称合成。
合成克唑替尼的完整的工艺路线为:以2,6-二氯-3-氟苯乙酮为原料,以二异松莰基氯化硼为手性还原试剂,合成中间体(s)-1-(2,6-二氯-3-氟苯基)乙醇,中间体经mitsunobu反应、还原、溴代、suzuki偶联并脱除boc保护成功合成克唑替尼。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文献,确定合成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3-6周:完成克唑替尼的工艺流程,完成工艺衡算、设备选型和车间布置等设计任务。
第7-12周:完成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装配图、车间布置图的cad制图。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李灵. 克唑替尼的合成进展[j]. 广东化工, 2016, 16(43): 289-290.
[2] 张杰,李国贤,乔萍,罗宏军,梁文,薛涛. 克唑替尼关键中间体(s)-1-( 2,6-二氯-3-氟苯基)乙醇的不对称合成[j]. 合成化学,2017, 25(9): 779-783.
[3] 弓添添,肖美娟,陈樱,何钰书,王普. 克唑替尼药物关键手性中间体合成进展[j]. 浙江化工, 2018, 49: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