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葡萄糖苷乳液制备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2 17:58:00
文 献 综 述
文 献 综 述
1.1乳剂的研究进展
乳剂的配制长期以来都是依靠实践经验逐步建立起来的,实验人员不断在操作中充实和完善理论,现如今正逐步转变为依靠理论指导生产的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十分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至今,研究和生产乳化产品的专家,仍然承认实验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乳液制备时涉及的因素众多,现如今依旧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定量的指导乳化操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很难保证每批产品都能乳化的很好。
近年来,随着微乳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化妆品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多。Hoar和Schulman于1943年发现了一种热力学稳定的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均相体系,其体系直径约为10~100nm,该体系即能自发形成且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1],制备微乳液相应的技术称之为微乳化技术。据研究报道,微乳化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应用前景良好[2]。通过将微乳化技术应用于化妆品发现,微乳化技术制备微乳状液化妆品具有稳定性高,活性物的溶解度高,粒径微小,容易被皮肤吸收,手感细腻等优点,为化妆品功效活性成分溶解度小、难吸收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3]。
1.2乳剂的分类及特点[4、5]
乳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剂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剂在以往的分类中,归属于软膏剂的第三类即乳剂型软膏,由于乳剂型基质产品数量逐渐远远多于脂溶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产品,为更明确产品基质特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以后将乳剂与软膏剂并列分类。
乳剂的类型可分为水包油型(O/W)乳剂与油包水型(W/O)乳剂。
乳剂由于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其对油和水均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所以其不影响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以及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乳剂尤其是O/W型乳剂中药物的释放穿透较快,能够吸收创面的渗出液,相较于油脂性基质更易涂布、清洗,且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不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O/W型基质可以与大量的水混合,含水量较高,色白如雪,俗称”雪花膏”,无油腻性,易洗除。但其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霉变,也可能因为空气干燥而使软膏变硬。因此,通常会加入防腐剂和甘油、丙二醇或山梨醇等保湿剂。但是如果当O/W型乳剂涂布于分泌物较多的病变部位时,例如湿疹,则其将会与分泌物一同渗入皮肤中导致炎症恶化(反向吸收),所以切记其不能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糜烂、溃疡、水疱及化脓性创面部位。W/O型基质内相的水可以吸收部分水分,当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时具有缓和冷却的作用,俗称为冷霜,因其外相为油,不易清洗除净,所以其不能与水混合,因此在软膏中用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