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葡萄糖苷乳液制备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0-05-02 18:28: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文 献 综 述
1.1乳剂的研究进展
乳剂的配制长期以来都是依靠实践经验逐步建立起来的,实验人员不断在操作中充实和完善理论,现如今正逐步转变为依靠理论指导生产的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十分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至今,研究和生产乳化产品的专家,仍然承认实验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乳液制备时涉及的因素众多,现如今依旧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定量的指导乳化操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很难保证每批产品都能乳化的很好。
近年来,随着微乳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化妆品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多。Hoar和Schulman于1943年发现了一种热力学稳定的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均相体系,其体系直径约为10~100nm,该体系即能自发形成且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1],制备微乳液相应的技术称之为微乳化技术。据研究报道,微乳化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应用前景良好[2]。通过将微乳化技术应用于化妆品发现,微乳化技术制备微乳状液化妆品具有稳定性高,活性物的溶解度高,粒径微小,容易被皮肤吸收,手感细腻等优点,为化妆品功效活性成分溶解度小、难吸收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3]。
1.2乳剂的分类及特点[4、5]
乳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剂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剂在以往的分类中,归属于软膏剂的第三类即乳剂型软膏,由于乳剂型基质产品数量逐渐远远多于脂溶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产品,为更明确产品基质特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以后将乳剂与软膏剂并列分类。
乳剂的类型可分为水包油型(O/W)乳剂与油包水型(W/O)乳剂。
乳剂由于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其对油和水均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所以其不影响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以及水分的蒸发,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乳剂尤其是O/W型乳剂中药物的释放穿透较快,能够吸收创面的渗出液,相较于油脂性基质更易涂布、清洗,且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不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O/W型基质可以与大量的水混合,含水量较高,色白如雪,俗称”雪花膏”,无油腻性,易洗除。但其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霉变,也可能因为空气干燥而使软膏变硬。因此,通常会加入防腐剂和甘油、丙二醇或山梨醇等保湿剂。但是如果当O/W型乳剂涂布于分泌物较多的病变部位时,例如湿疹,则其将会与分泌物一同渗入皮肤中导致炎症恶化(反向吸收),所以切记其不能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糜烂、溃疡、水疱及化脓性创面部位。W/O型基质内相的水可以吸收部分水分,当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时具有缓和冷却的作用,俗称为冷霜,因其外相为油,不易清洗除净,所以其不能与水混合,因此在软膏中用的较少。
1.3乳剂的制备[6]
1.3.1干胶法
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应掌握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乳化植物油时一般为4︰2︰1,乳化挥发油时为2︰2︰1;乳化液状石蜡时为3︰2︰1.
1.3.2湿胶法
系指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油、水、胶的比例与干胶法相同。
1.3.3新生皂(化)法
系指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例如石灰水与花生油组成的石灰搽剂的制备。
1.3.4两相交替加入法
系指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制成乳剂的方法。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氢氰酸地域局限性的问题,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1.3.5机械法
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用机械法乳化,一般可不考虑混合次序。
1.4 乳剂的生产
1.4.1 生产工艺流程图[7]
脂溶性基质原料 |
1.4.2制备方法[8]
乳剂均采用乳化法制备。将处方中的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一起加热至70~80℃为油相,另将水溶性组分溶于水后一起加热至与油相同样温度为水相,然后两相混合,搅拌至乳化完全并冷凝。最后加入水、油均不溶解的组分,搅匀即得。油、水两相的混合方法有三种:1.两相同时混合,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需要一定的设备如输送泵、连续混合装置等:2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3.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大生产,在混合过程中因连续相量少,形成反向乳剂,随着连续相的逐渐增加,引起乳剂的转型,能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大量生产时由于油相温度不易控制均匀冷却,或二相混合时搅拌不匀而使形成的基质不够细腻,因此在温度降至30℃时再通过胶体磨等使其更加均匀细腻。也可以使用旋转型热交换器的连续式乳剂。
1.5乳剂的稳定性考察
1.5.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①乳化剂的性质;
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
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
④分散介质的黏度;
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
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
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1.5.2乳剂的不稳定现象[9]
(1)分层: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
(2)絮凝:指乳滴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
(3)转相:系指O/W型乳剂转成W/0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又称转型)。
(4)破裂:指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
(5)酸败: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1.5.3 乳剂的稳定性[10]
要保证形成稳定的AA复合乳液,必须考虑乳化液的初生率、油性相类型、二次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具体因素。此外,在最佳的恒定通量下,获得合理的释药剖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1.6乳剂的质量评定[11]
1.6.1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
乳剂粒径大小是衡量乳剂质量的重要指标。方法如下:
(1)显微镜测定法:可以用光学显微镜测定,计算平均粒径,本法测定粒子数不少于600个。
(2)电感应测定法:库尔特计数仪可测定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方法简便、速度快、可自动记录并绘制分布图。
(3)激光散射光谱法:样品制备容易,测定速度快,可测定0.01~2μm范围的粒子,最适于静脉乳剂的测定。
(4)透射电镜法:可测定粒子大小及分布,可观察粒子形态。测定粒子范围0.01~20μm
1.6.2分层现象的观察
分层过程的快慢是衡量乳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采用离心加速法分层:
(1)半径为10cm的离心机,4000r/min离15min,不分层视为稳定
(2)半径为10cm的离心管,3750r/min离5小时,相当放置1年的自然分层离心效果。
(3)乳剂于5℃、35℃下,12小时改变1次,共12天进行考察。
1.6.3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乳滴合并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其方程为
lgN = lgN0 #8211;Kt/2.303,式中,N,N0用以评价乳剂稳定性。
1.6.4.稳定常数的测定
稳定常数Ke =(A0#8211;A)/A0#215;100%。Ke为稳定常数,Ke越小,乳剂越稳定。本法是乳剂稳定性的定量方法。
2.1 课题意义[12]
维生素C葡萄糖苷是一种新型的稳定维生素C衍生物,具有美白、抗氧化功能,同时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防止皮肤衰老,目前广泛应用于高端美白护肤品中[13]。维生素C葡萄糖苷是卫生署公布认可的美白添加剂之一,利用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转糖基作用进行生物转化合成是目前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唯一生产途径[14]。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坏血酸病,故也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A)。但是,维生素C却依旧具有弊端,VC在水溶液中及其不稳定,而且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和其他氧化剂氧化,暴露在中性PH,热,光和重金属下会快速降解等[14],也正是由于它的各种不稳定性,从而限制了它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开发商附加值的VC衍生物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15~16]。
本课题拟研究筛选维生素C葡萄糖苷水包油、油包水几种乳剂常见的体系配方,随后进行抗氧化活性等性质的表征及比较,确定较好的体系配方。
参考文献:
[1] 王正平,马晓晶,陈兴娟.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4(2):61-62
[2]邵庆辉,古国榜,章莉娟,等.微乳液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与展望【J】.江苏化工,2002(1):21-26.
[3].谭贤勇,王兴林.化妆品微乳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2):9-12
[4]. 顾学裘,药物制剂注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046-1047
[5] 张汝华,屠锡德,工业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72.
[6] 方亮,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4
[7] 周建平,唐星,工业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94
[8] 黄波,钱修新.硝酸咪康唑乳膏处方筛选及工艺.药学与临床研究,2012,20(4):373-376
[9] 崔福德.药剂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0] S. Farahmand*, H. Tajerzadeh, and E.S. Farboud.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2006,255#8211;261
[11]曹德英.药物剂型与制剂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2] Uthumpa C,Indranupakorn R,Asasutjarit R.Development of Nanoemulsion Formulations of Ginger Extract[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684:12-15
[13] Zhu F.Preparation of emulsion[J].
[14] 王冰, 邱建华, 张雪洪, et al. 维生素C葡萄糖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生物加工过程, 2008, 6(4):1-6.
[15]赵丽华,裘娟萍,黄敏.等.抗坏血酸糖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4,25(2):28-30.
[16] 李诚让,朱文元.维生素C衍生物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7):487-488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阅读乳剂制备的相关文献,了解它的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相应的制备方法以及研究意义;
2、制定合适的试验计划与目标,并根据实验进展及时调整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