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工程 > 正文

徐州西北部平原地区 某一级公路设计(B段)毕业论文

 2022-06-26 23:24:11  

论文总字数:22107字

第一章 概述

1.1 道路等级的确定和技术标准

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平原地区一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汽车专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高,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10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000m,一般最小半径700m,极限最小半径400m;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4%,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25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500m,一般最小半径100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00,一般最小半径4500m,竖曲线最小长度85m;路基顶宽不小于23m;设计洪水频率为百年一遇。

        

1.2 交通量资料

1.2.1 近期交通量

表1-1

车 型

数量(辆/年平均日)

车型

数量

(辆/年平均日)

依土兹TD50D

600

解放CA30A

400

喀什布阡131

300

吉尔130

250

太脱拉130S

600

尼桑CK20L

350

南阳351

200

日野KB222

700

斯柯达706R

700

小轿车

1800

1.2.2 交通量增长率 6%

1.3 编制依据

[1] 张雨化. 道路勘测设计[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邓学钧. 路基路面工程[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严家伋. 道路建筑材料[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4] 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5] JTJ 011-19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6]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7] JTJ 014-19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8] 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

[9] 徐家鈺, 郭忠印.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道路工程分册)[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第二章 选线

2.1 选线原则 

平原地区的土壤水文条件较差,特别是河网湖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使路基稳定性差,因此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当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时,一般应绕避;如需要穿越时,应选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通过,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确定。

平原区由于地势平坦,路线受地形限制不大,但往往地物较多,因此注意:

(1)符合路线总方向前提下,在各必须避让的障碍物中穿行;      

(2)尽可能的采用较高技术指标(平面线形); 

(3)纵断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和排水等构造物,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以避免起伏频繁,但也不能过缓; 

(4)路线尽可能选择高地或微丘地形通过,并与桥涵、通道等配合建立有效的地面排水系统; 

(5)土石方量、填挖方尽量少些,且将路线靠近筑路原料产地;

 

2.2 方案比选意见 

推荐方案的优缺点:

  1.方案一(推荐方案)

优点:(1) 线形较缓和,工程造价低;     

(2) 路线较短,更便捷; 

  (3) 避开河流,对环境影响小;  

(4) 填挖方量更少,经济合理。

缺点:线形缓和,不利于排水。

2.方案二(比选路线) 

优点:(1) 线形缓和; 

(2) 纵断面平缓、均匀;

缺点:(1) 不符合最小纵坡要求;

   (2) 填挖方高度太大,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3) 路线里程较长,工程量大。 

综合比较,方案一更理想经济。

第三章 平面设计

3.1 平面设计要求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带状实体,该实体表面的中心线为中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为路线。路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路线中线的平面位置,是考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等因素,经过平、纵、横综合设计,反复修正才能确定。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当时速为100km/h时一般最小半径700m。极限最小半径400m.,最大半径不超过10000m。 

(4)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大于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数值时,可不设缓和曲线,直线与圆曲线可经相连接。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视设计速度大小而定。当设计速度为10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值为85m。

3.2 逐桩坐标计算  

3.2.1直线上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JD(、),直线的方位角为、。则ZH点坐标:

= Tcos( 180) 

= Tsin( 180)

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曲线起点里程为ZH,曲线终点里程为HZ,则前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

X= (T ZH–L)×cos( 180)   

Y= (T ZH–L)×sin( 180)

后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Lgt;HZ): 

X= (T–ZH L)×cos   

Y= (T–ZH L)×sin

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 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

x=

式中:l—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或HZ)点的曲线长; 

Ls—缓和曲线长度。 

1.第一缓和曲线(ZH~HY)任意点坐标

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 由HY~YH时 

式中:L—圆曲线内任意点至HY点的曲线长;       

、—HY点的坐标。 

由YH~HY时

式中:L—圆曲线内任意点至YH点的曲线长。

2.第二缓和曲线(HZ~YH)内任意点坐标 

式中:L—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点的曲线长。 

综合以上公式计算出本次设计的线路上各桩号的坐标,见逐桩坐标表。

3.3 缓和曲线计算

  1. JD2处的桩号为K3 382.627,转角19°39' 42.7",取R=1800m。 

(1) 计算缓和曲线长度

由旅客感觉舒适得:=0.036=0.036

由行驶时间不得短过:≥≥83.3m

取整为5m的倍数,采用缓和曲线长100m。

(2) 总切线长

(3) 曲线总长度

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时速为100km/h时平曲线最小长度170m的要求,其中圆曲线长度为717.6957m,满足最小长度70m的要求。

(4) JD2五个基本桩号的确定如图

图中:T—切线长,Ls—缓和曲线长,R—圆曲线半径,a—转角,ZH—直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Y—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QZ—圆曲线中点,YH—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交点,HZ—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

表3-1

JD

K3 382.627

-T

361.954

ZH

K3 020.673

100

HY

K3 120.673

(L-2)

517.6957

YH

K3 638.369

100

HZ

K3 738.369

-L/2

358.85

QZ

K3 379.521

超距D=2T-L=2×361.954-717.6957=6.21

故有QZ桩号算出JD桩号为QZ D/2=K3 379.521 6.21/2=K3 382.627,为原曲线的JD2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同理JD1五个基本桩号的确定如图

表3-2

JD

K1 547.586

-T

269.574

ZH

K1 278.012

50

HY

K1 328.012

(L-2)

169.574

YH

K1 78.507

50

HZ

K1 798.507

-L/2

134.787

QZ

K1 538.259

超距D=2T-L=2×269.574-520.4953=18.65

故由QZ桩号算出JD桩号为QZ D/2=K1 538.259 18.65/2=K1 547.586,为原曲线的JD1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 

4.1 纵断面设计要求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总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和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顺。具体体现如下: 

(1) 纵断面设计应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等); 

(2)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越岭线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变坡点处应尽量设置大半径竖曲线; 

(3) 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和各种构造物控制标高等因素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 纵断面的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即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断面的设计线; 

(5) 一般情况下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就近移挖做填,以减少借方和弃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保证自然环境; 

(6) 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 

(7)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4.2 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当设计速度为100km/h时,最大纵坡为3%。最大纵坡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

4.3 最小纵坡

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只有在受限制较严,如越岭线为争取高度、缩短路线长度或避开艰巨工程等,才有条件采用。好的设计应尽量考虑人的视觉、心理要求,使驾驶员有足够的安全感、舒适感和视觉上的美感。一般纵坡缓些为宜,但考虑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0.5%。当必须设计成平坡或小于0.3%的纵坡时,设边沟路段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4.4 坡长的要求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210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