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区域交通场站布局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08 16:40:00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出行的数量。
人口流通量的增大使城市的交通需求量急剧增加,火车站作为城市出入口的主要通道,它承担着对内、对外交通的客流转换的任务。
长期以来,部分火车站最初设计注重建筑学角度,从而忽略了其交通功能,也随着部分大城市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缺少了与火车站之间组织换乘功能,导致了现状中过多的无序、缓慢的换乘状态,这不仅妨碍了火车站作为一个综合交通系统的工程的实现,而且妨碍了各方面利益的获取。
此外,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火车站的规模也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城市轨道对铁路旅客的集散作用将越来越大。
如何合理的布局火车站区域场站设施,对于缩短与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换时间、提高火车站运营能力、改善环境舒适性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整体综合枢纽交通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对于火车站场站设施的布局也较为完善。
法国是世界上高速列车最发达的国家,高速铁路运行时速达300多公里,与慢速和抵消的传统铁路客运相比,具有方便迅速、舒适、安全、正点、大运能的优势,高速铁路在与公路和航运的竞争中很具有吸引力。
为了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客运服务,同时协调城市交通和各项功能,促进城市发展,实现客运网络节点交通价值和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价值的平衡,高速铁路对站场、站房和城市衔接场地的规模和空间关系都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布局。
高速铁路的建成模式采取高速旅客列车专用的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选址在旧城中心的客站尽量利用原有线路和站房进行毗邻扩建或内部更新改造,以扩大客站容量,改善换乘模式;对新建的高铁客站在选址、设计、换乘等方面都须符合现有的需求,与经济和环境相适应[1]。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客运枢纽已逐步从地面空间向地下空间发展,客运场站的设施也越来越人性化和功能化,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也越来越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