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4 21:39: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而城市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道路的建设。[1]过去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基本上是以车为主,忽视了交通的基本意义#8212;#8212;为人服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先进交通思想的传入,我国越来越重视交通上的弱势群体#8212;#8212;普通行人。[2]行人是相对较弱的弱势群体,但行人交通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中却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不管交通如何发达,每次出行的始终端均需由人承担。居民出行时,一定范围内的短距离出行,会选择步行交通方式;选择公交方式出行时,到达与离开公交车站一般也有步行承担;市内长距离出行,中间的公交换乘,也大多通过步行完成,因此可以说行人交通时时刻刻都存在着。 我国城市步行出行安全性较差,因此所产生的交通事故也较多。而引发不行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内行人过街设施设置不合理,在车流量大、行人多的交叉口、道路及闹市地区,行人过街要穿越车流,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行人违章过街,从而造成交通混乱,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如何实现行人过街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大道最佳协调,提高交通与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交通权利,让他们安全、便捷的过街,就要从现有的过街设施和交通组织措施进行改进,以符合现代交通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3-4] 本研究正是为了能更好地设置科学合理、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的行人过街设施(天桥、地下通道、信号灯等),提供更好的行人过街组织措施,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交通环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荷兰就出现了”居住区内街道应以行人和生活优先”的思想,该理念又在德国,丹麦,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发展。美国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于1998年研究了如何提供安全交叉口通道给行人使用。2007年美国的交通运输研究所的工程师们通过评估各种欧洲行人安全的措施,提出一套干预与积极的影响行人的安全,强调技术的非限制性措施。[5-6]在这些国家,行人的通行权得到高度重视,并且有了一定的保障,我们应该吸取经验,为推进交通的和谐、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一定的努力。 2002年12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陆建、姚冬雷教授和厦门市规划局的叶惠琼在《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中在行人交通特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行人心理、车辆行驶、道路通行能力等分析,提出了平面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距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根据中国城市交通的一般情况,分别对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城市一般地区的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进行计算,提出了相应的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的推荐值。[7]2007年1月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薛智规和长沙理工大学的胡列格教授在《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行人过街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路口、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8]200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的张贵宾、李明辉、赵金凤、万晶晶教授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运用心理学需要理论和交通工程理论,在《行人过街需要分析研究》中分析了行人过街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包括心理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环境和其他需要),对过街过程中需要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各种需要之间的联系。[9]2007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的韩慧敏、彭宏勤教授在《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依据与措施》中结合中国城市的具体情况,阐述了行人过街设施的相关概念,从行人过街人流量的角度介绍了行人过街设施设置依据的有关计算,并概述了国内外部分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依据,分析了国内行人过街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置人性化、科学合理的行人过街设施的一些措施。[10] 从以上的国内研究情况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在中国普通行人的通行权正逐渐得到重视,但是整体的应用性的研究仍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 1.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舒适度,减少交通事故; 2.使人流和车流分向或分时运行,减少干扰,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意义 1.使得行人过街更方便快捷,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 2.为行人拥有良好的路段通行环境提供切实有效的交通组织方式,促进整体交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瑞麟,沈建斌.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吴玲玲.建设以人为本的行人过街设施[J].交通与运输,2007,(5):31~31。 [3] 焦蕾稚.关注行人过街设施[J].交通与运输,2004,(5):24~25. [4] 刘浩,郎茂祥,彭永昭,黄雅丽.路段行人过街方式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5):67-70. [5] Klauand G.#183;Bocker.Traffic Calming in Britain-The Nationwide#8212;Survey.Environmentalamp;Transport Planning,Brighton,1992. [6] Dimitropoulos,John;Kanellaidis,George;Muhlrad,Nicole;Yannis,George.Assessment of Pedestrian Safety Measures in Europe[J].ITE Journal.2007. [7] 陆建,叶惠琼,姚冬雷.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4):63~67. [8] 薛智规,胡列格.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1,1(1):18~21. [9] 张贵宾,李明辉,赵金凤,万晶晶.行人过街需要分析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7(3):26-29. [10] 韩慧敏,彭宏勤.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依据与措施[J].湖南交通技,2007,33(4):135~136. [11] 马庚华,郑长江.路段平面行人过街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J].现代交通术,2007,4(2):66~69. [12] 裴玉龙,冯树民.城市行人过街速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9):104~107. [13] 冯树明,吴阅辛.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速度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1):76~78. [14] 蔡果,刘江鸿,杨降勇,王岩,蒋水良,游怀宇.城市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2(4):60~65. [15] 倪颖,李克平,徐洪峰.路段人行过街设施选型专家系统理论框架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9(2):80~82. [16] 裴玉龙,冯树民.基于交通冲突的行人过街危险度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2):285~287. [17] 王东辉,胡光明.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及”第二套步行系统”的合理设置[J].道路交通,2007. [18] 陈白磊,彭国雄.无信号控制下城市行人过街延误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 [19] Bowers,P.German Approaches to Traffic Management by Design.Built Environment,Vo1.12,No.1/2,1986.PP.60~72. [20] 于泉,张会,荣建,任福田.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分析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3):21~26. [21] 胡春红.探析行人交通组织方法[J].改革与开放,2009,10:132~134. [22] 王振华.信号灯对路段行人过街的影响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188(1):156~159. [23] 李克平,倪颖.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与控制[J].城市交通,2011,9(1):65~71.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
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学,交通设计学,交通政策等多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对城市道路行人过街的组织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提出符合行人需求的过街组织方案以及初步设计。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行人过街交通需求分析研究 对行人过街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是提出符合行人需求的过街组织方式的基础。 2.行人过街交通组织方式研究 对行人过街的各种组织方式进行分析,是做好初步设计的基础。 3.行人过街天桥的交通组织及设计 在对天桥这一过街组织方式分析后的基础上,做出初步设计。 4.行人过街地下通道的交通组织及设计 在对地下通道这一过街组织方式分析后的基础上,做出初步设计。 5.行人过街信号灯控制交通组织方案设计研究 在对信号灯这一过街组织方式分析后的基础上,做出初步设计。
三、技术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