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滁公路施工图设计Ⅱ标段毕业论文
2020-04-22 19:44:02
毕业设计
学生姓名: 王 宇 学 号: 1804150425
所在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 业: 交通运输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 扬滁公路施工图设计Ⅱ标段
指导教师: 边 疆
2019 年 6月
目录
说明书 1
第一章 路线走向设计说明 1
1.1工程地质概况 1
1.2路线走向 1
1.2.1路线选择方案一 1
1.2.2路线选择方案二 1
第二章 道路平、纵线形设计说明 1
2.1 平曲线设计 1
2.1.1平曲线线形要素计算 2
2.2纵断面设计 3
2.2.1竖曲线设计计算 3
2.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4
第三章 路基设计 4
3.1路基设计概况 4
3.2路基横断面布置 4
3.3 填方路基 5
3.5 路基与桥梁、涵洞的连接处理 5
3.5.1桥、涵、隧道设计说明 5
3.5.2桥、涵与路基的连接 5
3.6 路基结构设计 5
3.6.1 路床 6
3.6.2 护坡道与碎落台 6
3.7路基稳定性设计 6
3.7.1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7
3.8特殊路基设计 9
第四章 平面交叉口设计 9
4.1平面交叉口设计目的 9
4.2公路交叉口设计原则 9
4.2.1保持视距 9
4.2.2降低车速 9
4.2.3提前警告 9
4.3交叉口设计 9
第五章 取土坑和弃土堆设置 10
5.1 路基土石方调配 10
5.1.1 土石方调配方法 10
5.2路基土石方计算表调配过程及结果 10
5.3 取土坑、弃土坑 位置示意图 11
第六章 路面设计 11
6.1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11
6.1.1沥青混合料的选用 11
6.1.2交通分析 12
6.1.3沥青路面方案 13
6.1.4沥青路面方案二 15
6.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6
6.2.1路面材料参数的确定 16
6.2.2交通分析 16
6.2.4水泥路面方案一 17
6.2.5水泥路面方案二 17
6.2.6水泥路面钢筋布置设计 18
第七章 坡面防护设计 18
7.1 植草护坡设计 18
7.2护面墙设计 18
7.3 挡土墙设计 19
7.3.1设计参数 19
7.3.2车辆荷载换算 19
7.3.3土压力计算 19
第八章 排水设计 21
8.1 路基排水设计 21
8.1.1 边沟 21
8.1.2 截水沟 22
8.1.3 排水沟 22
8.2 道路表面排水设计 23
8.3中央分隔带排水 23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说明书
第一章 路线走向设计说明
1.1工程地质概况
项目区位于扬、滁交界处,地势平坦,道路所在区域除了西平山高程较高其它地区没有很大的地形起伏且高程较低,海拔高程集中在20~45米之间,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由于扬州、滁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水系较为丰富,因此该地区地下水以及较高的的降水量成为公路建设需考虑的不利因素之一。
1.2路线走向
本项目为扬滁一级公路设计。拟建连通扬州与滁州的一级道路,起点位于合安大桥,终点位于平山森林公园大门广场。本项目设计是扬滁公路第二标段,起点为x=191809,y=126979,终端为平山森林公园大门广场,全长7.831km。道路所在区域水系比较发达,道路沿线穿过路过很多村庄。沿线主要经过程桥镇、马鞍镇、冶山镇、八百桥镇等多个人员居住区,路线总体呈东西走向,全线按照80km/h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为了减少工程量该段路线利用本着尽量少填少挖的原则,在选线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既有自然地理高程起伏,同时考虑保证排水方便又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条件下进行选线。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节省造价,在选线过程中控制路线的起伏情况,与当地的人民居住情况相结合尽量让所选的路线减少对居民生活出行的影响,因此在道路穿过城镇的路段尽量保证方便修筑涵洞或者桥梁跨越性构造物方便城镇居民不会因为公路穿过城镇而影响居民相互的交流。经上述综合分析,权衡各方利弊,现提出以下方案。
1.2.1路线选择方案一
本方案线路选择地形较为平缓跨越河流只有两条且均为小河(小河桩号为K1 350~K1 365、K4 855~K4 875)。如图 1-1,根据地形特征选线,线形舒缓行车舒适性较好,整条路线无较大的起伏情况。设置纵坡紧贴原地面设置,虽沿线经过几个居民居住地与现有低等级道路形成平面交叉但可以设置人行天桥或者人行道来提高了沿线居民出行的便利性。总体上全线避免了对现有建筑物的大幅拆迁,该线形平缓、自然保证了行车的舒适性。
图1-1道路线形
1.2.2路线选择方案二
本方案线路利用老路。如图 1-2,虽然避免了拆迁工程量大大的降低但是行车舒适性并未得到改善。由于沿用老路,该道路等级较低,虽然降低的工程造价成本但老路路段设计速度只能达到60km/h,限制了该地区长远发展。
图1-2道路线形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后期道路对该地区的长远发展,降低道路的工程造价与技术风险。故本项目路线方案选用方案一的路线,路线走向见附录路线走向图,逐桩坐标见附录逐桩坐标表。
第二章 道路平、纵线形设计说明
2.1 平曲线设计
为了保证道路线形变得平稳、顺畅、自然,设置了6个交点,本设计一律采用均采用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顺序组合的基本型曲线,各长度宜控制在 1:1:1~1:2:1 之间。并符合如下技术指标。
表 2-1 一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设计车速 | 80km/h | |
平曲线 | 一般最小半径 | 100m |
极限最小半径 | 400m | |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 70m | |
平曲线最小长度 | 一般值:700m | |
最小值:140m | ||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 路拱≤2%为2500m | |
路拱>2%为3350m | ||
最大纵坡 | 5% | |
凸曲线 | 一般最小半径 | 4500m |
极限最小半径 | 3000m | |
凹曲线 | 一般最小半径 | 3000m |
极限最小半径 | 2000m | |
竖曲线最小长度 | 70m | |
停车视距 | 110 | |
会车视距 | 220 | |
超车视距 | 一般值: | |
最小值: | ||
最大纵坡 | 5% | |
汽车荷载等级 | 公路-Ⅰ级 |
表2-2直线、曲线和转角简表
交点号 | 交点桩号 | 转角值 | 半径 | 缓和曲线长度 |
1 | 2 | 3 | 4 | 5 |
BP | K0 000 | |||
JD1 | K1 051.381 | 14°12′20.8″ | 1000 | 367.937 |
JD2 | K2 501.079 | 28°50′58.6″ | 550 | 396.936 |
JD3 | K4 675.268 | 8°02′18.4″ | 1800 | 372.535 |
JD4 | K6 024.545 | 23°15′52.2″ | 600 | 363.625 |
JD5 | K6 654.680 | 8°02′58.1″ | 1800 | 372.881 |
JD6 | K7 365.740 | 22°48′17.9″ | 1000 | 518.022 |
EP | K7 831.450 |
本设计的圆曲线较大均满足最小半径要求,在设计中无不良曲线组合,保证行车的舒适性。在设计中提前考虑了与宁连公路相交的情况,以该区作为控制点为后期纵断面设计做准备。
2.1.1平曲线线形要素计算
相关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