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及交通改善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23 19:37:11
(1)目的及意义
当城市建设进行新的项目开发时,有些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对其周围乃至整个城市道路网的交通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道路网局部甚至全局的交通供需不平衡,引发交通拥挤加剧,交通事故增多,使道路服务水平下降。因此,在有限的道路资源情况下,有必要考虑城市建设对交通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某些地区产生交通拥挤现象。交通影响分析(TramcImpact Analysis,简称TIA)就是定量分析城市土地开发项目或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效果,并配置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以减少开发方案对周边交通负荷的影响。
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是指一个城市建设项目包含多种用地属性和业态,项目体量较大,城市交通区位较好,对城市交通影响程度较大的区域整体开发。它们的出行类型和特性表现出复合性和复杂性,同时因项目范围较大,易引起城市项目周边局部区域的交通供应和需求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将项目条件与外部条件统一分析。
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的选址大多位于城市干道两侧或城市繁华地段,它们建成投入使用后诱发的交通需求较大,主要表现在路网上的交通流量增大和交通结构改变等方面。因此,在项目立项前,定量分析其对城市局部路网的影响程度,合理规划其内外交通组织方式,缓解其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对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在方案设计、报批和建设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充分的论证及评估,将会出现建成后内部停车场泊位供不应求、进出口交通阻塞、疏导困难、项目周围路网拥挤不堪等系列问题。如何对拟建的综合开发项目进行TIA,确定其交通影响范围,定量评价其对周边路网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改善措施,充分发挥TIA作为区域交通预警手段的作用,来协调区域交通与微观土地利用,是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 国内外研究现状
①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工程研究,对交通影响分析的研究也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城市陆续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国家《城市交通安全实施条例》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城市要开展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建设部也起草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技术纲要》,并将编制国家标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程》;部分城市也先行制定了一些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管理办法。
王根城等在《大城市区域交通影响分析方法研究》中提出将可达性理论用于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克服了国内模型参数难以标定的困难。运用该方法与主观分析相结合,能够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详细和准确的分析,便于规划人员判断城市不同区位的可达性,为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提供了简便的方法[1]。
盖春英在《我国交通影响分析管理制度研究》中提出采用道路节点分配法进行项目周边路网的交通流量分配。道路交通节点分配采用按小区居民出行比例分配诱增交通量的原则,适合于像大型购物中心这种目标建筑物,其特点是对于各个小区来说,吸引因子(可能性)只与小区距建设项目的距离有关。但分析道路节点分配法的原理可知,道路节点法对于载流较大的路段存在有将分配的诱增交通量放大的可能,道路节点法与全有全无分配法相比,也是依据最短路径进行分配,并且是将全部交通量加载到最短路径上,原则上这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用重力模型等对道路节点分配法进行一定的比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