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主干道交通改善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23 19:37:14
1、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中小城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但是受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滞后的影响,城镇交通建设却没有跟上步伐。而对于乡镇而言,少量主干道穿镇而过,承担主要的交通压力,而随着乡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乡镇主干道交通问题显著交通拥堵、交通延误等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乡镇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
石花镇,隶属湖北谷城。地处鄂西北山区,扼守豫、川、陕、重庆4省市交通要道。北上可达陕西、河南,西进可抵重庆、四川,向东便是富饶的江汉平原。距谷城县政府驻地16公里。全镇版图面积275平方公里,总人口13.55万人(2013年),其中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7.8万人。2011年底,石花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亿元。石花镇经济发展迅速,乡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石花镇主干道东大街诸多交通问题,如交叉口交通混乱,非机动车交通混乱,沿途车辆随意停放等等已经成为制约乡镇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石花镇主干道东大街的交通进行组织优化是必不可少的,要在分析石花镇地区特点的基础上,寻找主干道存在的问题,参照交通优化的思路和原则,提出切合实际的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19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川上秀光等根据日本城镇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城市节点和城市功能轴理论,把交通建设和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主张沿交通轴线方向小城镇分散城市的功能,以形成大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国外学者Strano.E等学者通过对米兰北部(意大利)的一个大面积道路网近200年的演变独特数据的采集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的特点是细胞形态的均质化,以此稳定整个高度集中的道路构成城市结构的骨干。道路网的增长受到两个基本过程“密度化”和“探索化”的控制,表明城市化的一般性和简单性,并为其建模和定量描述开辟了新方向[1]。
Liu X,Zheng S对错位交叉口交通特性进行研究,针对无灯控错位交叉口交通流间的冲突过程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元胞自动机行为规则,进而对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交通流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和讨论了主路进口道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不同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2],为错位交叉口实施信号控制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Oketch T G提出了专为混合流开发的模型,该模型涵盖了不同的车型,包括非机动车的,并允许一些特殊的行为,如渗锋队列两轮式车辆和两线同时使用。除错误的车辆跟随规则,该模型结合横向运动与逐步改变车道机动(而不是瞬时),其中的决定是由模糊逻辑规则。对研究非标准车辆类型或行为对交通绩效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