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立交空间受限下新型交通标志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25 20:24:28
1.1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迅猛发展和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大,大部分城市为解决城市路面交通问题,开始研究规划将道路建设向上或向下拓展,比如城市立交或地下交通,以获得更大的道路空间,将城市交通流引入,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挤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问题,减小地面交通的压力。城市立交在各个城市得到大力发展,缓解了一些地面交通拥挤情况,但也有一些问题,例如:城市立交对城市景观和环境有影响,且占用地面面积大等,相较而言,地下有空间大,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小,且不影响地面交通等优点。如今,各国城市都认识到了发展地下空间、建设地下交通系统的重要性,积极建设地下轨道系统、地下立交隧道等。
地下交通成为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地下立交能够有效疏导地面机动车交通流,是一种重要的地下交通方式。(国内外各种地下立交项目也已经开始规划和建设。继 1995 年美国波士顿修建第一条地下道路以来,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都进行了城市地下道路的建设,但是关于地下互通式立交的工程实例较少。如今,国内很多城市都已陆续完成了地下立交的建设或规划,我国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全互通或半互通式地下立交有深圳福龙路横龙山隧道、上海外滩隧道、南京“青奥轴线”地下立交、青岛胶州湾隧道、厦门万石山地下立交、湘江营盘路隧道、厦门万石山地下立交、上海外滩隧道等。此外,在北京、重庆、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也展开了地下立交工程的规划工作。从国内地下立交的建设和运营情况来看,采用地下立交的形式是可行的,特别适用于用地及环境要求苛刻、地形复杂、交通地位重要的城区,既满足交通发展也适应了环境保护需求。)
目前,国内外关于地下立交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道路的施工方法和规划理念等方面,关于地下立交的具体的道路标志标线设计等方面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基本上沿用了地面立交的理论方法。交通标志标线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需求,减少交通安全隐患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交通标志重要的组成部分,指路标志传递着道路、地点、方向和距离信息,对交通流进行合理诱导,以提高出行效率,降低事故率。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地下互通立交虽然与地面立交有着同样的功能,设置形式也与地面立交相似,但其环境相对地面而言却复杂得多。相对于地面立交标志设计而言,地下互通立交标志设计空间受限,标志布设空间不足,导致标志数量少、信息量少,地下立交的道路环境与路面立交不同,常规标志标牌的可视性等会受到影响,驾驶员接受信息易受到影响,驾驶员易错过标志信息,或者标志承载信息较少,驾驶员无法获得足够信息,可能造成车辆行驶路线错误,驾驶员为纠正路线,会选择急停、掉头等扰乱交通的行为,造成交通混乱,影响交通通行效率,且易造成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事故、人为制造的骚乱等各类突发事件若发生,由于其具有不同于地面建筑的封闭性和复杂性,突发事件发生时,难以保证内部人员快速安全疏散,易导致二次事故发生。
故而,在地下立交的标志标线设计中不能简单地以地面立交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
基于上述背景,需要结合地下互通立交中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设计出适应地下立交道路环境的新型交通标志。
1.2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文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