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整治工程评价文献综述
2020-04-29 15:18:09
1.1目的及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对货物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管道这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的优势也十分明显。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低、污染小的显著优势,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航运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内河水运是最古老的运输方式之一,是内陆腹地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之间连接的重要纽带,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内河水运具有运量大、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优势,所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内河航道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航运体系。
虽然内河航道工程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是将内河航道工程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内河航道建设的环境效益。这就使内河航道附近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而现如今国家越来越提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从而达到和谐共处。所以出现了很多方法来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着重利用生态足迹法来对内河航道工程的环境效益做一评价。先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法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步骤,再结合实际的内河航道进行具体的计算和评价,来判断该内河航道工程是否超过了生态承载力,若超过,则对航道改造提出建设性意见。
利用生态足迹法来评价内河航道工程的意义在于将内河航道建设的环境破坏程度进行一个量化的衡量,从而能够更加形象的判断该内河航道工程是否超出了生态承载力,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对今后该内河航道工程的发展有着积极推进的作用。这样对其他的工程评价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来看,习近平主席在近几年提出了以绿色为导向的一系列生态发展观,包括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内涵。他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他提出了“绿色GDP”概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观点,这就使相关专家学者对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更加重视,运用生态足迹法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本次研究主题主要借鉴生态足迹法和内河航道工程评价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参考。结合内河航道的特点进行理论研究,其中的相关研究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金书秦等人的《生态足迹法研究述评》、蔡河山等人的《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生态足迹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鹏的《生态足迹法评价水工程环境效应探析——以陕西省冯家山水库为例》、刘玉倩等的《“生态足迹法”评价内河航道工程》、张家其等的《恩施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这些文章都运用了生态足迹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了评价然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在国外,生态足迹法这一概念最早是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 E. Rees在1992年提出,之后与Wackernagel一起不断的完善,最终在1996年提出生态足迹法的计算模型。Stuart等来自世界32家学术机构的45名学者联合署名在《Science》发表文章将生态足迹法作为描述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之一。Wackernagel等采用“全球公顷”和“真实土地面积”分别测算并比较了奥地利、菲律宾、韩国等国家1961—1999年的生态足迹总量、生态足迹土地类型构成、产业部门生态足迹及其演化特征。Van等采用实际单产法测算了贝宁、不丹、哥斯达黎加、荷兰等国家的生态足迹。Marco等以“全球公顷”为核算标准,利用地方单产分析比较了意大利Siena各县的生态足迹。Haberl 等分别采用世界单产和地方实际单产核算了奥地利的生态足迹。
以上的分析表明,人们对生态方面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不再只是单一的重视经济效益,所以生态足迹法的应用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但将生态足迹法运用到内河航道工程评价中的研究就很少了,本文就是将长江内河某航道的工程评价和生态足迹法相结合,得出相应的结论。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内河航道工程近期的发展状况出发,主要介绍长江内河航道工程,对生态足迹法的历史和具体步骤做一介绍,然后利用生态足迹法对长江内河航道工程做一评价,从而确定该内河航道工程是否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理论联系实际,若超出了生态承载力,则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若没有,则说明该内河航道工程比较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