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9 22:34:10  

文 献 综 述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给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长三角作为全国最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8126.32亿美元;201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3415.8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3.9%;2014年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达7221.43亿美元,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的39.39%。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酸雨泛滥,水污染严重。很多水体富营养化,例如2007年的太湖蓝藻事件,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导致土壤污染,空气中颗粒物超标等等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国民的健康。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结合两省一市自身情况来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对现今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理论研究

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理论研究众多,本文将就以下几个理论进行阐述: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是由Grossman、Krueger在1991年提出的。它假定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加深,但达到一定程度时,污染程度又会随着这个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而降低,即将污染程度作为纵坐标,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横坐标绘制曲线,得出了一条倒U型曲线,即EKC曲线。Grossman(1995)、Panayotou(1997)等经过研究认为当国家的主要活动从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转向低污染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时,环境污染程度会降低。

2.”污染避难所”假说和”向底线赛跑”假说

”污染避难所”假说也被称之为”污染天堂说”,意味着贸易活动可能导致跨境环境污染问题。最初由Copeland和Taylor(1994)在研究南北国家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提出。它的核心在于: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环境标准会给与投资者一定的经济利益,从而使投资者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除此之外,一些项目可能会因为环境污染而被一些设有较高环境标准的国家拒之门外,此时可将这些项目的生产基地设在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得到了投资,但却变成了高污染项目的”污染避难所”。据Dua和Esty(1997)年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准不同,所以高污染项目的投资生产商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争相选择那些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即”向底线赛跑”。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专家们除了在理论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做了一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Grossman、Krueger(1991)对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的42个城市的大气数据做了分析,发现二氧化硫和粉尘符合EKC倒U型曲线;除此之外,Grossman也对水环境指标进行了研究,检测出了溶解氧、硝酸盐等物质的顶点位置及其对应的人均GDP。Cary K和Lise T(1999、2001)经过研究,认为人口密度大且增长速度快,人均收入分配不均匀的国家环境破坏程度更高。Selden(1955)、Markus(2002)、Magnus(1997)等认为科技大进步可以保证相同产出的情况下降低能源使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Lopez(1998)、Copeland(1994)、Suri(1997)等从国际贸易角度,认为污染企业通过国际贸易、FDI的方式从高收入国家转移进低收入国家,使得发达国家的环境得以改善;Torras(1998)通过研究国家政策,认为一个高效民主的政权比一个仅代表制造业利益的专制政权更可能采取对环境友好的政策;Cropper(1994)、Cole(1997)、Suri(1998)等通过对国际贸易总额、重要原料的国际价格和FDI等参数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通过”污染倾销”,将高污染的生产基地建在发展中国家使得本国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