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士钟表业发展探究我国制造业创新升级文献综述
2020-06-09 22:37:09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2009年到2012年,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依然坚挺。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其基础产业即制造业所维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德国而言,制造业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这一共识,德国政府倾力推动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其关键词就是”工业4.0”。
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创新也是迫在眉睫。
从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发展方面来看,当前国内的经济结构以重污染、低效率的开采及低端制造业为核心。此类行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恢复环境所需成本远高于企业盈利,说其得不偿失并不为过。另外,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所谓挖一点少一点,开采业必然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因此,当前的中国经济模式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低端制造业具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特征,对应地,其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具有低收入、低技术技能要求、高工作量的特征。长期从事这种低收入且重复而繁重的工作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及个人素养造成不利影响。而人力资源的配置取决于人力市场需求,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必然导致国民素养整体偏低,而偏低的国民素养必然不利于科技创新,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从经济体的竞争力来看,低端制造业不具备核心技术,其产品极容易被模仿,既然中国能制造,那么印度等第三世界新兴经济体也能制造,而且由于其人力成本更低,其产品价格更为低廉,产品竞争力更强。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看,低端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很低,企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靠压榨人力成本,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渐降低,企业的发展前景极为黯淡。
从经济体的独立性方面来看: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嫌弃的”脏、累、赚钱少”型低端制造业逐渐转移至国内,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目前国内的低端制造为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 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 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9]
三、如何产业创新的文献综述
李慧燕、李宏(2015)认为工序分工可以促进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当下中国参与的工序分工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而且参与到全球工序的分工对于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并且对于高技术密集度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更为明显。[10] 张翔、赵群(2015)认为将大数据植入中国制造业中,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升级。[11] 任娟、陈圻(2015)认为企业实行低成本战略也可以取得很好的传新绩效,并且创新和效率是有可能同时取得的竞争优势。[12] 熊径依赖”鸿儒(2015)认为中国企业需要通过突破溯源和创新跨越来突破传统的创新模式和”路。[13] 何颖(2015)认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当下,中国制造业应该重新定义创新并建立一个相应的创因指标体系。[14] 秦业、张群、杜娟(2015)认为当前,互联网和制造业创新的系统集成突破与工业向生态文明方向发展的转型升级需求相结合,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前景。[15] 张国成(2016)认为按照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和全区工业发展大会的部署,以大产业带动工业集聚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优化。同时,以深化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两化融合”等不断提升广西制造能力和水平,夯实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坚实之基。[16] 武政(2016)认为在新起点条件下,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升级,从三大产业的关系来看,目前我国各个产业之间的结构失衡状态比较严重,同时面临我国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服务业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的问题,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提高服务业总量。[17]
四、通过研究国外产业来推动中国制造业创新的文献综述
吕陈、毛勇龙、熊露(2015)认为宁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动未来的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来转型升级:一、面向未来的产业链分工扩展转型范围;二、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三、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一体推进核心技术创新。[18]
吴歌(2014)认为制造业创新要尊重创新文化,吸引人才。同时企业家也要具有责任感 对企业的呵护。[19] 周函青(2014)认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专注,聚焦。切忌急功近利、心浮气躁。[20] 黄顺魁(2015)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大力推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制造,重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效应。[21] 博世(2016)认为中德工业4.0技术展示创新中心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一系列工业4.0培训课程,展示工业4.0前沿应用及实际收益,并通过实际生产线的演示及操作,帮助企业理解制造流程的精益化和智化。[22]
五、文件评析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开始实行相应政策,比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中国近年也实行了中国制造2025,在出口方面也提出了”以质取胜”的战略,旨在进行产业创新升级,提高附加值。但通过上述文献分析,中国制造业创新升级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任重而道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相关问题,并给出一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