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2020-06-11 22:20:47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综述

迈克尔#183;波特(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能够分解为一系列不相同却又关联的”增值活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次”增值活动”,其综合起来即构成了”价值链”。寇伽特在分析国际战略优势时使用了价值增值链,他认为价值增值链是由技术与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种投入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并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价值链条的片断化和空间重组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克鲁格曼(1995) 曾对片段化与空间重组进行过探讨。阿尔恩特、凯尔科斯(Arndt and Kierzkowski,2001) 使用了”片断化”来描述生产过程的分割现象。他们认为企业将各个内部生产的环节在全球的不同地理位置与空间进行配置是一种全新的现象。产权的分离是跨界生产组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如果产权不能够分离,跨国公司和FDI就有可能是一个首要选择。如果产权能够分离,委托加工等方式就会施行,而FDI就不会扮演主要角色。他们的观点为生产的外包和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外包业务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将核心业务仍留在自己国内,只外包一些非核心的环节,不仅能提高自身竞争力,还能巩固国际地位,当然这一动作的实施让发展中国家也有了进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正是在早期的价值链、全球商品链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格雷菲(Gereffi,1999) 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将价值链的概念与产业的全球化联系起来,提出了 ”全球商品链”的概念,由于”商品”一词在西方语境中经常代表着实物的消费品,并没有包括服务、机械设备等,因此格雷菲等人后来用”全球价值链”取代了最初的”全球商品链”这一概念,其在分析国际扩张和区域分工的供应链价值创造方面已经得到普及,格雷菲探讨了治理和升级这种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指出现代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动力及其影响全球生产和贸易包括: 强调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和新地理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全球市场和单个标准的关键角色在农产品供应链; 经济危机如何导致终端市场的转移和价值链的区域化。

二、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把人类带入了信息化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象征。较早研究国际竞争力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管理发展学院(IMD),他们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指标体系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迈克尔#183;波特最早在产业层次上研究国际竞争力,他提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即为产业,一项产业中所包含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接近。波特认为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主要由六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结构与竞争状态、机遇和政府。这六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称为”钻石模型”。

1.生产要素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杨群芬(2013)认为,随着近年来国内物价不断上涨,我国纺织业失去了低廉劳动力成本这个比较优势,相比之下,越南、印度等国的纺织业因其更低廉的劳动力深受跨国公司的欢迎。杨伟华等(2016)研究发现,国产棉难以满足纺织业的需求,导致纺织企业舍近求远,大量进口棉花,而国储棉仓满为患财政不堪重负。棉花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棉花生产企业提高棉花的质量,满足国内纺织企业的需求,进而提高纺织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