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金融集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25 16:20:00  

全文总字数:658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主要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明确金融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动因,提炼出金融集聚的内涵及特点,研究全国各省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运用简单图表进行现状分析、论述理论途径以及回归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就本论题进行研究。例如,对国内金融集聚的现状及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金融业有三大子行业——银行业、证劵业、保险业,本文将通过这三大子行业的指数来评价各省金融集聚的水平。而关于金融集聚水平的评价方法,笔者选取了区位熵指数作为衡量标准,参考2006-2014年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以及其它途径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本文先用简单图表展示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随后论述了影响途径,最后将相关数据带入stata13.0计量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研究金融集聚是否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以及三大子行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的差异。关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一大的论题,海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大多是从金融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的增长过程,从金融集聚角度出发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从金融集聚的视角出发,研究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本文采取了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前沿做法,比如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及相应的回归方法,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我国金融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就金融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他们的切入点及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将前者做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金融集聚产生动因的文献研究(1)规模经济kindle berger(1974),认为规模经济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选择特定区位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有较多的金融机构,那么这些机构就会由于规模经济而得到额外的收益,这种利益刺激将会吸引金融参与者,使得集聚区外的企业和机构向集聚区迁移,从而形成金融集聚。另一位经济学家park(1982)则认为,当一个地区跨国银行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时,国际中心便有形成的可能。他将规模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集中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分析上,推断出外部规模经济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和经营单位的空间集聚,具体表现在行业内银行之间的合作,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更加邻近,流通环节的减少,信息沟通的便捷等。(2)区位条件davis (1990)从企业选址理论的角度,研究分析了金融集聚的成因,发现区域内的金融市场越大,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的效率就越高,金融资源的流动性也越强,而金融市场之间的交流都是频繁而紧密的,所以肯定会导致金融集聚的形成于发展。潘英丽(2003)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重要因素,认为集聚区的形成能降低交易成本、分散交易风险,这种外部性大大促进了金融中心的形成,同时该区域内大规模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完善的监管与税收制度以及先进、安全、可靠的基础电信设施也是金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 choi(1986)运用理论论证了世界主要银行也中心的产生动因,研究证明,影响银行跨国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有地区间贸易流量、直接投资规模、空间距离差异、文化差异及当地市场规模状况,但是他的研究主要是理论层面上的探索,缺乏利用实际数据的实证研究。(3)信息不对称martin (1994)发现要发展金融中心就必须要在区域内形成信息流,而金融业毋庸置疑是“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行业。risto laulajainen (2001)认为金融集聚就是金融资源不断流动的过程,他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各个国家通用的货币或重要国家的债券可以当做是一种商品,可以自由的交易,理论上这种交易偏好在流动性更强的大金融中心进行。naresh和gary (2001)认为,从需求角度看,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选址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taylor (2003) 等对伦敦金融服务业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地理临近和面对面接触使人际关系发展密切,形成向心力市场,加上熟练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伦敦金融服务业集聚持续发展,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集群内部公司的发展,反过来促进集聚的增强。bossone (2003)指出,信息的溢出效应导致了集聚的出现,银行等金融中介结构的存在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交流架起了沟通桥梁,增加了投资链的利润,同时金融中介也在其提供信息时获得一部分的利润。除此之外,地理位置相近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对于信息要求高、支付手段复杂的金融产品。martin soko(2007)通过分析爱尔兰银行业的选址方式方法,发现技术进步和自动化的发展是金融机构集聚成金融中心的重要原因赵晓斌、王坦和张晋熹(2002)基于“信息复地”和“不对称信息”等理论,探讨了金融中心形成原因及其发展的动力因素,讨论了区域内信息在企业选址时的重要性。从上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生成原因的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的动因研究比较全面,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空间经济学、区位理论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讨和解释,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金融集聚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方法的文献研究随着对金融集聚的研究逐渐深入,学者们对于金融集聚的测量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直到目前,关于金融集聚程度的评价尚未得到统一的标准。国内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金融集聚的测量,在研究文献中,衡量金融集聚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代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赫芬达尔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任英华、姚莉媛(2010)按照模糊数学的机理构建评价金融集聚水平的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先对上海陆家嘴的金融服务业有关集聚指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决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出各自的隶属度,最后发现该地区金融集聚的评价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有效。殷兴山 ( 2003) 用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以及保费收入和金融机构从业人数来衡量金融的集聚程度,通过主成份分析法构建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黎平海 ( 2009) 也通过主成份分析法对广东省的金融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验证了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确实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丁艺、李树(2009)等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金融业以及其三大子行业——银行业、证劵业及保险业,收集处理这几个方面的数据后发现这三大子行业的集聚水平在国内各区域差异很大:,银行业与证券业集聚在东部地区尤为显著,其中上海的证劵业集聚水平又为全国最高,相比之下,保险业集聚水平则较为均衡。陈文锋、平瑛(2008)选择区位熵作为金融集聚程度的评价方法,而区位熵也是至今为学者们使用最多的评价金融集聚程度的标准之一,他们以目前被我国政府大力扶持金融业、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的上海市为例,分析处理了近些年来上海的金融业数据并分别计算其银行业、证劵业和保险业的区位熵。按照区位熵定义,1是衡量金融集聚水平的界限,一旦超过1就表示该地区有着明显的行业集聚现象,反之则集聚趋向不明显。经研究,他们发现上海金融业集聚趋势非常显著,但是就其三大子行业来说,虽然上海的保险业和证劵业具有明显的集聚趋势,但其银行业的集聚趋势并不明显。丁义、李 靖瑕( 2010) 通过区位熵的方法测度了中国各个省的金融集聚度,并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会起到推动作用的结论。石沛 ( 2010) 则以金融机构就业人数的区位熵作为衡量的指标。在经过实践和比对后,本人认为,这些指标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相比于其他需要大量数据的方法,区位熵指标的数据相对容易取得,并且能较充分的体现出区域层面的产业水平,因此本文选取区位熵指标来衡量我国各省份的金融集聚程度。3.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rajah and zingales(1998)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金融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了那些对融资依赖性很大的行业的发展,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fisman与love(2003)通过研究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发现,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也越强,产业联动效应越好,从而产业发展越快。陈峰(1991)是我国较早关注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学者,在其研究中论述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刘世锦(1996)提出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展开,这样才能持续促进经济的增长。黄解宇、杨再斌(2006)在其研究中进一步提出金融集聚的过程是资金,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石沛、蒲勇健(2011)通过从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方面对我国的金融集聚程度、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实证发现,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依赖性。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的调整在空间上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邓向荣和刘文强(2013)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得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银行体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最大。李程(2015)运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时,发现各个产业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和资本深化程度不同,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健全资本要素市场,对要素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明确金融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动因,提炼出金融集聚的内涵及特点,研究全国各省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运用简单图表进行现状分析、论述理论途径以及回归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就本论题进行研究。例如,对国内金融集聚的现状及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金融业有三大子行业——银行业、证劵业、保险业,本文将通过这三大子行业的指数来评价各省金融集聚的水平。而关于金融集聚水平的评价方法,笔者选取了区位熵指数作为衡量标准,参考2006-2014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以及其它途径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本文先用简单图表展示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随后论述了影响途径,最后将相关数据带入Stata13.0计量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研究金融集聚是否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以及三大子行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的差异。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有关金融集聚的影响这一课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国内各省为例,重点研究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安排如下: (1)文献综述 (2)国内各省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 (3)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途径分析 (4)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5)结论及政策建议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首先,与老师探讨,确定题目并大致的拟一个论文大纲,计划好要研究的内容以及需要的数据资料。其次,阅读大量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国外文献,学习其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收集有用的资料,同时根据文献资料收集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然后,对收集的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分别进行分析、归纳,建立指数和计量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分析实证结果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完成论文。 实行方案:首先,构建论文大致框架,弄清论文研究内容方向以及所需数据资料。其次,利用现有渠道和工具,例如各大期刊网论文网级图书馆和数字信息图书馆进行资料收集,查看类似文章,吸取他人优秀的写作方法与思路,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查找有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然后,按照论文框架与计划,运用有关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将有用数据带入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分析实证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根据结论提出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稳步发展,完成论文。进度:1.2016年11月10日—2016年12月20日:初步确定论文题目。结合近期热点与本人兴趣,与老师商讨,最后确定论文题目。2.2016年12月20日—2017年1月16日:构建论文大致框架,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有关中英文参考资料交老师指导批阅。 3. 2017年1月16日—2017年3月30日:按照指导老师要求进一步完善论文大纲,并按大纲结构完成论文初稿交老师批阅。 4. 2017年3月30日—2017年4月25日:依照指导老师建议修改后,完成论文二稿、三稿并交老师查看批阅。5.2017年4月25日—2017年5月2日:依照指导老师建议修改后,完成论文四稿、五稿交老师查看批阅,完成论文预答辩。6. 2017年5月2日—2017年5月16日:完成有关论文简以及答辩提纲等经指导教师的审阅最终完成论文的定稿。预期效果:能够按照以上的初步计划着实论文写作,运用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研究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终分析得出我国金融业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集聚现象,东、中、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主要表现在银行业的辐射作用,证券业和保险业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促进作用,但不是很明显。最后,本文结合结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稳步发展

4. 参考文献

[1]任英华,姚莉媛.金融集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统计与策,2010(11):32-34.[2]丁艺,李树丞,李林.中国金融集聚程度评价分析[J].软科学,2009(6): 9-13.[3]陈文锋,平瑛.上海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10):93-95.[4]殷兴山,贺绎奋,徐洪水. 长三角金融集聚态势与提升竞争力分析[J]. 上海金融,2003,(08):42-44.[5]Kindle Berger C.P.The formation of finincial centers:A study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No.36.[6]Park,Yoon s.,Musa Essayysd.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Centers[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9.[7]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01:50-57.[8]Taylor P J. World city network: a global urban analysis[M]. Routledge,2003.[9] Choi S.R.1986.Banks and the World’s Major Banking Centers.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22(1):48-64.[10]孙晶,李涵硕.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 来自 2003—2007 年省际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家,2012,(03)[11]施卫东.城市全融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J].经济经纬,2010(6):132-136.[12]黄永兴,徐鹏,孙彦骊.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以上海为例[J].经济经纬,2010(6):132-136.[13]赵伟.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14]黄建康,吴娜,吴玉娟. 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95-101.[15]曾芳玲.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 时代金融,2016,(18):59 6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