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出口发展战略分析毕业论文
2022-01-05 21:52:02
论文总字数:14017字
摘 要
自2016年至今,全球政治、经济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对世界经贸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在中国内部,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深度不断增加,日益增多与复杂的世界经济的风险与挑战,来自自身经济发展的问题等,都对国内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加工制造出口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出口发展必要做出新的调整与质的提升,采取如加快产业升级,重视国内市场的同时着重开发新市场,不断提升出口质量,打造自主品牌等措施,才能时代变幻莫测的环境中继续发展。
关键词:逆全球化 出口贸易 中小制造企业 产业升级
Analysis of Ex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ti-globalization
Abstract
Since 2016, the trend of global politics and economic counter-globaliz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new protectionism and new types of trade barriers are still frequent, which have profoundly affected world trade. Within China, as China continues to increase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market, 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of the world economy are increasing and complex. Problems from its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etc., are mainly for domestic SMEs, especially in manufacturing and exporting products. SMEs have put up a severe test. In this context, the export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must make new adjustments and qualitative improvements, For example, to speed up industrial upgrading,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omestic market while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rket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orts, and create independent brands, in order to gain a foothold in the torrent of the times.
Key words: Anti-globalization; Export trade;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dustrial upgrading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1.1文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1
第二章 逆全球化的界定与分析 2
2.1逆全球化的定义与实质 2
2.2 逆全球化的经济表现形式 2
2.3 逆全球化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3
第三章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5
3.1我国中小制造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概述 5
3.2逆全球化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6
第四章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出口发展战略选择 9
(1)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9
(2)创建自主品牌与营销渠道 9
(3)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重视国内市场 10
(4)提升企业家创新素质,引进对口人才 11
第五章 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出口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12
5.1 东莞市中小企业出口转型背景 12
5.2东莞市中小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经验分析 13
第六章 结论 15
第一章 导论
1.1文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保守、封闭的思想分别在人类文明社会最推崇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英美两国取得了胜利,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的“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经济领域,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事件早已屡见不鲜,全球贸易环境正在明显恶化,这股思潮必将对世界既有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对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分工的国家而言,这场“逆全球化”风波势必极大程度地影响国内企业发展,甚至国家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的制造业技术含量总体相对较低,对外依存度高,其中中小制造企业仍以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为主业。加之2020年年初一场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制造业带来了重创与反思,要在当下危机重重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稳住脚步,打造一个实力雄厚的制造业大国,保证中小制造企业出口长期稳定发展,是尤为的关键一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白逆全球化对全球价值链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中小出口企业自身原本存在着什么发展短板,中小制造出口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变化后将会面临的怎样的困境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客观合理的认识和思考,才能产生针对性的对策,才能对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有益建议。
1.2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本文以中国国内中小出口制造企业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应采取的出口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对逆全球化背景对全球价值链、对国内中小制造企业的影响研究。在以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小制造出口企业为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促进国内中小企业制造出口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中小制造企业的良性发展。以下是具体内容: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选题的背景,概括文章内容与文章结构;第二部分对逆全球化的定义、表现,以及其将会对全球价值链造成的影响做出讨论;第三部分针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已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情况,分析逆全球化将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具体影响;第四部分对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制造出口发展战略提出具体对策,第五部分以广东省东莞市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出口发展的实例为借鉴,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更为宏观的政府治理建议;最后总结全文,给出结论与启示。
第二章 逆全球化的界定与分析
2.1逆全球化的定义与实质
逆全球化,对立着“全球化”而出现,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出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阻碍逆全球化力量或倒退现象,体现为对国际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动设下各种显性或隐形障碍[1]。国际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充分证明了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趋势——自2016年起,以“英国脱欧”事件和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为标志,“禁穆令”、修建美墨隔离墙、退出全球气候变化公约、日韩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战等事件接踵而至,这些逆全球化现象无疑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全球分工,作为全球化产生的重大成果之一,使得各国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此时,逆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似乎是意料之外,但深究其原因,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可知,经济全球化无疑加速了要素在一国内及国际间的相对收入的改变,加速了生产的全球化,从而使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利益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但当这种变化所产生的矛盾(例如国内工人失业、产业被迫转移等等)没有得到有效调和时,利益受损者采取行动加以反抗。于是,逆全球化的力量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世界舞台。
由此可见,逆全球化,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全球化的开创者、受益者,在全球化进程深化而逐渐失去利益分配主导权后的反击,“逆全球化”并非否定“全球化”,而是以另一种近乎“胁迫”的方式来要求“再全球化”,是一种“全球化”进行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伴随性事件”[2]。
2.2 逆全球化的经济表现形式
逆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都有体现,本文主要对逆全球化的经济表现进行如下的分析。
逆全球化思想渗透到经济方面,直接诞生了“贸易保护主义”。1929年,美国国会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3],证实了在贸易失衡状态下,利益受损国往往采取关税保护这一手段来保卫本国利益这一做法。但随着时代的演变,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逐渐变得丰富。例如2012年,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时,采取具有国别针对性的、限制企业和产品的 “301 条款”进行贸易报复措施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2018年,美国对崛起的华为公司的采取多项设置技术型壁垒型的保护措施[4],如对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进行修订、利用行政手段禁止对中兴供应芯片。以上越来越隐蔽、越多样的贸易保护手段,被统称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例,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也常在国家间进出口贸易产品的产品标准或是在环保问题大做文章,例如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或产品认证制度,更有甚者,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的手段来限制技术、人才的跨国流动,从而变相货物的进出口,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贸易保护主义越发变得直白和“明目张胆”——特朗普奉行着“美国优先”的原则,上任伊始便宣布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随之代表美国退出TPP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强势挑起中美贸易战,甚至扬言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新要求是:“再工业化”,即少数发达国家提出的“制造业回流”。面对国内因生产全球化产生的低就业率、产业空心化、国内资本流失的问题,这些国家不惜给予政府补贴来挽回企业的加工制造产业。例如特朗普对内大规模减税、对外不断加征关税的举动,促使美国制造业和全球企业投资双回流,打破了长期以来趋于稳定的全球价值链、全球制造链[4]。
2.3 逆全球化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当今,“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价值链分工,其特征是:建立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的基础之上,以各国微观企业跨国经营活动为载体,以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增加值核算为依托,以中间投入品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5]。常见的产业内贸易和具有垂直化、专业化特征的企业内贸易、离岸外包业务等新型跨国经营模式都是全球化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新型经营模式,全球各国都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正因为此,逆全球化的现象势必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众多不利影响且将在全球价值链上产生数以倍计的“放大效应”。包群(2017)利用上游度测算指标,研究了处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中国企业的贸易缩减数额,结果发现出口行业受世界经济影响显著,并且,企业在价值链越是处在低端,其贸易下滑幅度就越显著,这一现象也很好地验证了“长鞭效应”的存在。
综上,逆全球化现象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高昂代价和损失,这些损失沿着全球价值链蔓延开来,会给出口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例如“制造业回岸”这一浪潮会使发展中国家工作机会减少,劳动者的绝对收入下降,最终造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加剧等一系列后果。同时,全球经济环境的震荡,更会进一步增加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的担忧;降低了各项经济政策的可预期性,从而使政府、企业无法对投资收益进行合理预见,而延缓投资;相应地,信贷部门也倾向于缩减向民间(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整体上,就会使得经济复苏步伐减缓[6]。2016 至2017年间,预期的全球贸易增速在世界贸易组织下连续两次下调,从3.9%下降到到1.7%,充分表明了全球贸易经济进入了困难期[7],专家称,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坏的贸易发展格局”。
但是,逆全球化背景下也同样孕育着世界经济的新秩序,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倒逼着一系列企业居安思危,积极进行自我反思、转型升级、加速创新;激励着政府制定系列经济政治政策,在积极促进世界包容性发展的同时维护国家合理利益,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自己的包容形象。从这一角度来说,逆全球化事件的发生也不失为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且在实质上,“逆全球化”更是对“全球化”的另一次呼吁,因此,世界经济会产生些许动荡,但全球化仍是主旋律。在这一不确定环境中,中国政府及企业若能规避风险、趁此时机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内、国际经济必能继续向上蓬勃发展。
第三章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3.1我国中小制造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概述
融入全球价值链,是中国融入全球化最主要手段和最外在的表现形式。总结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我们可知:全球价值链(GV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跨企业网络组织,目的在于实现产品生产成本的最优化,由此在全球范围连接起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环节。而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融入这一链条的企业,各自进行着从前端的设计、产品开发,到中端的生产制造、营销、交货,再到最后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现有的以分工、贸易“碎片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由西方资本主义驱动,根本目的是追逐全球化带来的产品生产成本的最低化。目前,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模式,据统计,跨国公司协调的全球价值链已占80%[8]。中国国内企业、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我国资源禀赋和人口红利等各种生产要素优势,主动嵌入由西方跨国企业为主导的价值链,以“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为典型标志,在产品生产的加工、组装环节形成比较优势(蔡昉,2014)。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小制造出口企业自身谋得了蓬勃的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小制造企业的出口贸易表现出明显的向东开放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构成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指向特征(因为制造业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发生最为频繁的产业(Amador,2016))。这种全球化发展现象被称为“嵌入GVC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商品出口规模高达17.23万亿元,充分显示了中国“全球制造中心”和“贸易主要输出国”的国际地位,其中轻纺、玩具、服装商品几乎都由中小企业提供[9],对外贸易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图3.1 2001年—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净值
可以说,中小制造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微观群体,更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的重要主体。通过中小制造企业的全球化,中国企业收获了利基丰厚的市场、吸收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小制造企业的兴旺为社会提供就业,虽然中小制造企业以低成本、低价格和低技术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底端[10],但中小制造业也逐步实现了产业升级、工艺升级、学习到一些先进技术。
总体来说,国内中小制造企业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这二三十年中繁荣生长,经历过磨难和辉煌时刻,但要在险恶无常的世界经济大海中扬帆远航,国内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2逆全球化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前文已经提及,“逆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对中国国内中小制造业出口企业来说,其影响更是沉重的。
经济方面的逆全球化趋势直接导致了以西方跨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入呈现出封闭状态。轻则,各个要求“再全球化”的国家筑起贸易壁垒,利用汇率、“绿色壁垒”、“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形式消灭我国制造出口的低价优势,使得全球价值链上“荆棘密布”,中小企业再难以做到“轻松前行”。重则,逆全球化将直接造成中国端的全球价值链的断裂,使得中国制造业的贸易机会、订单数量锐减,利润空间大幅下降。此外,从不易察觉的中国整体对外贸易氛围方面来说,逆全球化无疑加剧了全球价值链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大大降低了国内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对进一步融入全球制造链所能带来的利润的预期。
对于中小企自身,随着国家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小制造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
- 中小制造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就在于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导致资金不足,缺乏发展动力,这一现象在制造业尤为明显[11]。
第二,由于受到自身发展规模以及资本的限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产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对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初级加工产品,所以,中小制造企业的进入门槛低,替代者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初级加工产业产能过剩、产业拥挤问题已经在国内开始显现[12]。文飞宇(2019)针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发现,采取降低价格的竞争方式必然出现[13]。长此以往,轻则商品质量在成本无限压缩的前提下下降,重则严重恶化国内大量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地位。此外,从事初级产品加工制造,很容易陷入由国际比较优势所带来的陷阱中——从事“代加工”出口制造生产,相对于其他出口方式,所要求的技术难度较小、回报率又具有吸引力、市场相对稳定。多种因素共同诱使企业放弃创建具有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放弃产业技术的研发升级,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基本无从培养,自主创新更是天方夜谭。
第三,中小制造企业出于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对市场认识能力不足,对经济环境的变动、产业形势的变化无法进行及时的甄别。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其寿命周期都比较短,每年都有大量中小制造企业倒闭。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有关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的报告书,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有政府帮扶力度欠缺且难以落实、国家整体转型能力不足而致使国内宏观经济正处于下行状态,无法适应新形势等问题。另外,在国内市场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内市场还未实现一体化,市场分割现象严重——根据Poncet(2003)对中国市场的研究,我国国内各省份之间多有贸易壁垒存在,贸易流通十分困难,导致产品在国内异地销售的价格含有较高的生产率溢价,而这一项成本与欧洲国家间货物贸易流通的代价相差无几[14]
最后,我国中小制造出口企业融入现有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位置(中国中小制造企业长期在GVC的尾部以及“微笑曲线”的底端进行代工的尾部位置)本身,就将在长期层面给自身带来损害。
总结以上内容,国内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不容乐观,除了固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环境都有所限制,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第四章 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
出口发展战略选择
一、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想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际经济呈现逆全球化的背景下稳住地位、实现增长,“转型升级”最为根本,是中小制造出口企业势必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完成的一步。
所谓的“转型升级”,不仅既指用新产业替代落后的、效益差的传统加工制造产业,大力发展运用先进技术生产产品的产业,实现“转型”;也是指用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生产工艺、支撑企业进行升级、改进,改变以往以低价原材料和劳动力做支撑的粗放生产经营模式,做到精品化设计、生产。总之,不论是“转型”或者“升级”,说到底,核心技术都是重中之重,创新意识、研发行动、实现高质量的有效供给,打造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只有实现了转型升级,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才能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才能够跳出GVC链条的尾部,才能自主掌握产品市场、自主把握产品加工制作;只有实现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才有可能减少对于GVC的依赖度,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创建自主品牌与营销渠道
中小制造企业现有的“贴牌生产”被称为OEM(代工生产)是中小制造企业嵌入GVC的主要做法。逆全球化背景下,代工订单正在加速流失,我国国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加速上涨,两厢夹击下,这一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下中国的国内外环境,生存空间被压缩地越来越小。此时,创建独有的自主品牌是中小制造企业突破现有发展瓶颈的方法之一,也是大多数代工企业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即实现由代工生产逐渐到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最后进行原始设计生产的转化[15]。
通过建立自主的品牌标签,中小制造企业将会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上端、微笑曲线的两端,如图所示。
图4.1 全球价值链与微笑曲线结合图
所以,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目标市场的现有需求、潜在需求进行深入挖掘,结合以上需求开发产品特色,注意结合营销手段在包装、服务等细节方面与竞争产品产生明显区别,打造真正质优、价廉、特色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刻上清晰的烙印,做好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形成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使品牌成为公司的代名词,完成从OEM到OBM最后到ODM(原始设计制造)的升级。
三、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重视国内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主要出口对象始终是欧、美、日三国,且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一向较其他国家略高,在2019年上半年达到了32.5% [16]。随着逆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以及西方世界疫情严重严重的影响下,欧美的需求量将大幅缩减;同时,日本这一典型的亚洲出口市场也在2019年宣布取消中国输日货物普惠制关税优惠。由上可知,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出现显著的缩水,其带来的影响我国部分中小制造业已经有所体会,逆全球化氛围在欧美日领导的传统出口市场表现日益明显。
但反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第125届广交会上,其成交高达106.3亿美元,同比增长9.9%,占总成交额的35.8%[17]。这充分说明新兴市场的贸易气氛良好、交易空间广阔、购买力也在逐渐提高。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应转变观念,充分重视新兴市场的潜力,利用好例如国家大力构建“一带一路”的平台,巩固传统欧美日市场同时,大力开拓贸易氛围良好的新兴市场(非洲、拉丁美洲市场等),努力构造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开阔新市场时,要尤其重视对当地市场的调研、对他国贸易环境的考察。
除了放眼他处,中国国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理应得到更加认真的对待——随着我国人均资产占有率的持续提升,人们对服装产品的款式和质量要求随即变得更高、更多元化,这一领域的消费金额也在快速增长。光是2018年上半年,我国在纺织品方面的消费总额就已经达到6651亿元,同比增长9.2%。这充分说明国内市场消费能力已不逊色于欧美等国,且国内贸易稳定、货运成本较低,只要占据了国内的市场,中小制造企业就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
四、提升企业家创新素质,引进对口人才
最终,说到底,企业由人管理,“人”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即人素质的提升也是企业的“升级”。然而大部分中国出口制造企业的管理者理念落后,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在组织、人事、财务会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严格管理规范。企业拥有技术水平、知识产权有限满足于简单的“贴牌生产”、“三来一补”生产所获得的微薄利润,忽视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导致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18]。故而,要提升质量必将转变出口理念,中小企业需要进行自我发展,开阔管理眼界,全面提升管理境界,从管理制度、人才选拔等多方面着手,在从价值链尾部向上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下核心技术、创造出企业独有的品牌;由“一人”提升转向“多人提升”,培养出团队的工匠精神,以便有助于企业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突破人才瓶颈[19]。
第五章 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出口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5.1 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出口转型背景
广东省东莞市,作为中国珠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是广东省对外出口发展的重要城市,加工贸易出口是其自开放以来最主要的出口方向,东莞市因此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被称为“世界工厂”。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作为中小加工制造企业集中的集群城市之一,国际经济贸易增速减缓,加之,近年来,逆全球化的影响也波及到东莞,东莞的旧有业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此情形下,东莞市政府极具远见之明地颁发了《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升级试点工作方案》,推进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牵头搭建平台,希望以东莞市为试点探索出一条有借鉴意义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
在这一工作方案在持续推进多年以后,东莞对外贸易、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的确实现了结构优化、实现了在自2016年以来持续发展的局面。
根据广东省东莞市每年度的政府公开统计数据(2015-2019),以中小制造企业为代表的出口贸易企业在政府帮助下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的步伐,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东莞市贸易结构由此得到持续改善,较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值逐步减少,对外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更是逐年上涨。在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加重的五年内,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受到较少影响,实现了自身的蓬勃发展。以下图表展示了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所实现的出口产值变化。
数据来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网站
图5.1 2014年-2018年东莞市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
由图可知,在2014-2019年间,东莞市众多的中小制造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加速创新、开拓新市场等方式,逐步脱离了“加工贸易”带来的陷阱和困境,通过“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建设,在全国出口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连续5年的一般出口额增长。可见,东莞市的中小制造企业的出口发展策略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2东莞市中小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经验分析
整理分析各种资料,可以发现,东莞市中小制造出口企业的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 政府积极鼓励中小制造进行企业智能制造及创新发展
东莞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部署下“科技东莞”、“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机器人换人”等重大战略,并出资六亿创建了广东省智能机器人发展研究院等先进平台,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各企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东莞的科研创新能力正处于持续增长中。通过“机器人换人”,东莞市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劳动力生产成本,更通过持续深入“智能制造技术”,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向微笑曲线两端的攀升。
根据东莞市政府年度统计数据可知,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研发比重达到2.5%,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2018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0.5%、39%,其中更不乏发展势头正猛的中小制造出口企业。目前,东莞市正在积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包括构建原始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在内的四大体系,推动东莞市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从量变走向质变。
- 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建立
东莞市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价格低、利润少,品质也很难保证,容易引起外国的反倾销调查[21]。从2009年开始,在东莞市市商务局、科学技术局等多个政府组织主导成立了“外贸转型升级志愿服务中心”,形成了一个以“政企共建”方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流程服务的典范。这一志愿服务平台聚集了国内、港台转型升级所需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知识、技术、人才资源匮乏的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从品牌创建、工业设计到融资创投、服务外包、生产力提升辅导、知识产权,甚至人才孵化等“一条龙”式的全面服务。由此,中小制造出口企业拥有触手可及的的转
型升级指导,企业不再局限于企业经营者手中。经调查,东莞市外贸依存度在转型升级平台建立以后的五年内,由433.8%的历史最高值降至161.8%,发展模式更加健康。
- 不断开拓新兴外贸市场,丰富贸易方式
除了在与美国、韩国、日本、东盟等国家继续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外,东莞市的中小制造企业同时大力扩展对以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金砖国家的业务,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在2018年度达到了2732.89亿元这个历史高点。
除了传统地B2B方式,出现了B2C、C2C等跨境电子交易方式,东莞市部分出口企业利用“互联网+外贸”的销售模式,找到了解决出口大宗货物“反倾销”的办法,将大宗订化整为零,规避贸易壁垒、尽可能缩小了由外汇波动带来的损失。除此以外,东莞市还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地理位置,积极寻求在香港、澳门地区开拓业务。2018年,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4801亿元,居全国第四。
在以上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广东省东莞市的出口贸易结构持续好转,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出口总额也正在逐年增加。
第六章 结论
根据上述文章的讨论可以得知,“逆全球化”的实质正是“全球化”缔造者对现有的利益分配制度不满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一场风波。虽然世界经济的海洋从来都是变幻莫测的,这一场风波带来的不确定的贸易环境会使得战略机遇也有可能面临着被吞噬的风险,已经构建起来的全球生产网络可能会被撕裂,全球产业链条的区域分布将会被扭曲。
中国中小制造出口企业作为逆全球化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在过去二十年中以低端位置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通过承接以产业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梯度转移,使得我国制造业取得一定发展。而今,在新形势下,中小制造企业自身要以居安思危的意识和坚毅的决心做好转型升级、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积极开拓市场、探索新贸易方式,建设属于自己的品牌。
在治理主体方面,中国政府应以此一轮风波为契机,从方方面面完善国内治理环境,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成“内修”;在国际上,为了防范“逆全球化”浪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甚至通过构造出一套更能互利共赢的分工体系来引领其进一步发展,中国需要对开放发展战略做出适时调整并主动开辟一条新道路,在坚定维护现有全球化成果的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构建新的全球增长共赢链。
最后,这场“逆全球化”风波也启示我们,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以获取发展红利,理性与谨慎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必须首先重视国内需求与本地市场的作用、对其进一步加强研究;必须通过提升国内制度环境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开放质量与效率;同时,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更要把对随时变动的经济环境的研究作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佟家栋,刘程.“逆全球化”浪潮的源起及其走向: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6):5-13,59.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0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