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附加值——基于不同国家各行业的实证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26 20:08:05  

英语原文共 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附加值——基于不同国家各行业的实证研究

Xiaojing Zhang,大连科技学院商学院,大连 116023,中国

摘要:本文就生产性服务业如何提升制造业附加值的机制进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被视为创造制造业价值的重要来源的重要因素。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制造业成本生产下降和效率提升。选择增值率作为测量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的指标。实证研究是基于中国,捷克共和国,法国,日本,韩国,挪威,英国和美国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大多数生产性服务业被当做一种输入,附加值率越高,制造业从生产性服务业中获得的越多。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增值

1.简介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中介服务的行业,包括研发服务,金融,保险,物流,管理和工程咨询,法律服务,会计学,通信与信息服务,展览,销售,工程和产品维护,培训,房地产等。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服务外包,即公司或工厂从外部市场上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中介服务。它也被称为垂直分解,这表明一个公司的服务部从中分离出来。在一些研究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那些公司内部部门,但是在本文中仅考虑外部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最突出特点是现代的管理工具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换句话说,它是知识密集或技术密集的服务,因此在多篇论文,它被称为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KIBS)。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二战结束后,特别是自19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接连不断地经 “服务革命”,即就业服务产出占国家总产出的比例迅速上升,并代替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印度为例,也都经历过这样的一次革命。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1)需求的变化。Clark(1951)发现,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随着人均增加收入的增加,因为服务行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2)生产力差异。Baumol(1967)指出,相较于制造业,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增长速度慢,从而服务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提升。

3)服务外包。 Fixler和Siegel(1999)指出,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原来的内部生产服务活动外部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

这三种解释都通过实证研究的支持。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成为服务行业增长的主要来源。例如,根据一些经合组织国家的金融、电信、商业服务产业(FCB)的数据,Guerrieri和Meliciani(2005)指出,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FCB行业的最终需求每年仅增长1.0%,但中介服务需求年均增长率高达5.12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制造业。贸发会议认为,服务行业与其他经济活动相联系,所以它对国家的经济表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里德尔指出,商业革命的是行业革命的前奏和先锋,服务创新是工业革命的支柱。例如,专业研究活动的出现,提升了教育系统和传授方式,金融创新的出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里德尔提出,服务业比重的增加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贸发会议和里德尔显然是指生产性服务业。

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是对现存问题的广泛讨论。与服务业和制造业相关的传统理论正在转型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演变,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它已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工业化前时代。在此期间,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已发展到在一定程度上,第三产业地位最低。(2)工业化初期。在此期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渐减小,第二产业中,由轻工业为重点的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转变为基础工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小。 (3)中期工业化。在此期间,由重点基础产业向高加工行业转型,第二产业仍然是主导,第三产业逐渐增加。(4)后工业化。在此期间,第二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第三产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比例最大,甚至占主导地位。(5)后工业时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知识型产业为主。

7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重新思考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由于Rowthorn和Wells(1987)认为,制造业部门是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制造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服务行业的制造业产值是需求的重要组成。如果没有制造业,就几乎没有对这种服务的需求。Pappas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的前提,是低层次服务业的基础,不能形成与制造业对峙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行业,通过深化劳动分工或减少制造业中间服务的费用如渠道费用,服务业的扩张将提高制造业收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Park认为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依存与共同发展形成互补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增强。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持生产活动的,其产出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制造业生产的中间需求。制造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需求来源;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生产的专业化发展,使得企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增强,加深了相互依赖程度,并促使金融,交通,通信,广告,咨询和维修等业务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制造业中高效的生产服务是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的前提。此外,经济地理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行业布局也产生重要影响。Marrewijk和Stibora(1997)等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不仅是要素禀赋决定的,也是由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在微观层面,许多研究人员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相互依赖表现在多方面。美国外包协会做了一个总结,见表1。在这种分析框架,基本的策略优势是能力的体现,革命性的优势是体现核心战略优势能力的,可以看作是动态能力优势的体现。

战术优势

战略优势

变化的优势

降低和控制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关注度

为客户提供更快更新的方案

减少非核心业务的开发

有世界先进技术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现金投入

促进产业重组

与供应商和合作商重建关系

国际资源渠道缺乏

风险共担

超越竞争对手

克服控制和管理中的困难

为其他目的释放资源

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

表1 服务外包的优势

3.实证研究

3.1假设

涉及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生产效率(人均产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出口),以及类似的其他指标(凯文·奥康纳,1996)。本文我们选择数据的增长速率作为测量指标。这是因为产品服务业和制造业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我们最关心的是每个国家的占用率即所谓数据增长速率。

从理论上讲,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最大,并且可以提高如下被称为“产业相关效应”的生产速度,但是有两个问题我们不应忽视: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指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生产会得到更高的回报。然而,相对的纯制造业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我们得到的回报率低下。Shi基于计算机产业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见图1)。在价值链中,制造业的比重比以前低,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

其次,从统计数据来看,生产企业为服务业提供内部支持,包括在制造企业创造的价值中。如果厂商将生产性服务外包,制造业将作为中间投入并没有进入制造业新增价值。结果是,制造业增加值谢绝 “统计效应”。随着生产的服务业外包越来越普遍,在转移价值和统计效应的作用下,制造业创造的价值也可能下降。

因此,我们有以下两个假设:

H1:生产性服务业更多的外包导致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率,这意味着价值超过产业间关联效应传递和统计的影响

H2:生产性服务业的更多的外包,制造业的增值率越高,这意味着超过价值和统计效应的产业转移中相关的效果。

图1 微笑曲线

3.2模型和数据

已有的实证研究在定义生产性服务业时有两种标准。一是按行业类型定义,如金融服务,物流,商务服务,研发,房地产,等等。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数据容易收集。但问题是,这些行业中的部分行业也提供个人和消费者服务,比如个人金融服务和住宅地产,使得数据不准确。另一种定义严格划分生产性服务业如下:对于作为中间投入的非最终消费服务是属于特定业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是这种定义十分准确的,但获取数据时,依赖于投入产出表。而且,我们必须采取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而不是物质型,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对于统计技术制约因素,投入产出表一般滞后数年才发布,许多国家也不是每年都做投入产出表。

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价值创造的影响。投入产出表是从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和重要的非成员国家或地区的官方数据。

建立实证分析模型:

AOik =alpha;ik beta;SIik uik (1)

AOik是i行业在k国的增加率(等于增加值占总工业产值的比重); SIik是k国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即生产性服务业在所有中间投入中的比重:

SIik = (2)

其中,Ijik是k国j行业中间产出占i制造业的比重,有n个行业投入,服务业的数量是m;根据OECD数据框架,n=40(行业第1-40号),m=14(工业部门第27-40号)

在OECD的统计系统中共有八个国家的制造数据具有完整性,即中国,捷克共和国,法国,日本,韩国,挪威,英国和美国。在经合组织统一的投入产出表中,制造业共有22个(工业分类第3-24号),它们分别是:食品和饮料烟草业,纺织品,木制品制造,纸制品和印刷产业,煤炭,焦炭,石油炼油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工产品(不含药品)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造,其他非金属制造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制造,金属元件制造,机械设备制造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广播电视通讯设备制造,医疗,精密和光学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造船和修船业,航空航天工业,铁路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制造业的复苏。因此总22times;8 = 176样本点。

这种模式是类似于面板数据模型。回归输出表现为两种:固定效应模型(表2)和随机效应模型(见表3)。

表2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表3 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因此,即使受价值转移和统计制度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这意味着制造业不是简单的影响生产服务,而是直接地将价值转移至下游生产商或最终消费者;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从而创造更大价值。

4.政策含义

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属于制造业大国,但大多数的中国制造企业处于被全球价值链统治的地位。在这些年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我们要坚持发展制造业,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另一些人认为,我们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业的比重。然而,生产性服务业有其特殊性。例如,它要求更多的战略要素(如人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要求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表明,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中国企业应该专注于确保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与上下游会话合作,建立在研发和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产业政策并不着眼于本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而着眼于当地制造业与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推广,以加快制造业的升级步伐。考虑到这一点,改进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从长远来看这势必有助于当地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980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