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粮食生产干预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兼论比较优势与种植结构调整

 2023-04-27 14:50:37  

论文总字数:13425字

摘 要

对粮食安全的追求和相关政策会阻碍资源流向边际产品价值更高的非农部分和非粮作物,从而降低经济总产出和农业总产出。本文将运用2004-2012年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测量政策扭曲对农业产出负面的影响,并重点关注扭曲的地区不平衡性,指出非平衡扭曲影响比较优势发挥所带来的额外“无谓损失”。研究结果发现,全国粮经产值边际转换率仅为0.24,且粮食主产区的粮经产值边际转换率比非主产区低0.05;粮食主产区粮经生产结构的扭曲程度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

关键词:粮食生产干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比较优势

Abstract: the food security and the pursuit of the policy will hinder the non-agricultural part of resource flows to the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of higher and non grain crops, thereby reducing the total economic output and the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This paper will based on data measurement policy 2004-2012 years rural fixed observation point distortions to agricultural output negative effects, and focus on the distortions of the regional imbalance, points out that the non-equilibrium effect of distort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brought to play extra "Dead-weight los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in output of marginal conversion rate is only 0.24, and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of grain output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than low 0.05 grain producing areas;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 of the distorted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Keywords:grain production intervention ; the allocativ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 comparative advantage

目 录

1 引言 3

2 文献综述 3

3 研究方法、模型选择及数据来源 5

3.1 研究方法 5

3.2 数据及变量说明 7

4 回归结果及讨论 9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不断深入的市场化取向改革,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绩效。市场化改革对计划经济时期资源扭曲的纠正(例如,大量资源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农业部门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业部门,以及从边际生产力低的粮食生产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非粮食生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大量资源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部门、从粮食作物流向经济作物却引发了公众和政府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为保障粮食的充足、低价供应,保护低收入者的福利和经济公平,政府放缓了市场化的步伐和对效率的追求,对粮食生产进行了诸多干预。除了流通干预政策和价格干预政策外[1],政策还通过直接干预生产来保障粮食供应,例如1994年实施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1999年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等。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往往向主产区倾斜,农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给主产区,资金投入重点用于主产区,如2002年开始试点的向13个粮食主产区重点倾斜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2004年出台的粮食主产区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2005年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等等。由于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粮食生产干预在不同地区间往往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地区更容易实现对粮食生产的干预。这时除了因过多资源被扭曲配置到价值较低的粮食作物中而产生效率损失外,还可能因为没有把粮食生产分配给具有比较优势或者说机会成本(用需要放弃的经济作物价值衡量)最低的地区而效率低下。后者既没有起到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同时又阻碍了粮经作物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科学合理地测算粮食生产干预导致的扭曲程度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及两者的地区差异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粮食干预生产政策的贡献与代价,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将在计算农户粮经产品边际转化率的基础上,比较农户粮经产品边际转化率与粮经产品预期价格的差异,测算我国粮食生产的扭曲程度及比较优势,并进一步比较其在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差异,试图借以揭示粮食生产干预政策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制定粮食生产政策及结构调整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文献综述

在资本、劳动、土地等资源给定的情况下,要素在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的配置方式决定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资源的最优配置长期上将会使社会产出及社会福利最大化,反之,资源的错误配置则会降低社会的产出水平,并引起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即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无论是部门之间资源的错配及部门内部资源的错配,后者比如将过多的资源分配给效率较低的生产者,都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CI Jones,2011)[[2]]。Hsieh and Klenow (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以4位编码划分的制造业之间的资源错配会降低中国和印度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Chari, Kehoe and McGrattan(2008)的研究发现税收或法规导致的资源错配会影响TFP[[4]]。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者不适合(Caselli and Gennaioli,2008)[[5]]、员工激励机制缺失(Lazear,2010)[[6]]及保护劳工的工会组织的存在(Schmitz , 2009)[[7]]等原因都会发生资源错配并导致生产的低效率。Acemoglu,Johnson and Robinson(2011)认为资源错配是行政过程与制度、资源分配的均衡结果[[8]]。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以及对粮食生产的干预在促进粮食生产的同时,也扭曲了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影响了各地区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降低了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Mundiak(1970)的研究表明要素错配会影响要素供给及产品的产出份额,Syrquin(1986)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可以通过调整扭曲的生产结构来改进资源配置效率[[9]]。对生产布局及其调整的相关研究主要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和原则(陈刚等,2011;李应中,2011;罗其友等,2011)[[10]][[11]][[12]]。比较优势概念的核心是机会成本,即为了获得一单位某产品需要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经济学术语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如果两个国家、地区或个人,他们的机会成本不一致,那么就可以通过出售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购买机会成本高的产品从中获益(曼昆,2012)。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是经济繁荣的基础,就中国农业而言,Carter and Zhong(2009)研究发现在给予农业生产者足够的生产自主权时,地区有依照比较优势原则实现生产专业化的倾向[[13]]。蔡昉(2011)发现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专业化是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14]]。

国内资源成本法(DRC)、(Pearson,5.R.,1973)以及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比法(RDRCC)(钟甫宁,2010)是国内外实证分析经常使用的测定农业比较优势的方法。大量研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例如Beghin et al.(1999)、世界银行(Word Bank,1985)、安德森(Anderson,K.,1990)分析了中国特定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徐志刚等(2011)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测定了我国主要粮食产品比较优势并比较地区间、品种间比较优势的差异,发现我国经济作物产品的生产普遍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品种已丧失比较优势,研究还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很大差异[[15]][[16]]。钟甫宁等(2010)在测定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比的基础提出了种植业结构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调整的原则并模拟了调整结果[[17]],发现农业结构调整可以使农民收入提高5%-8%。

如果有一个完美的要素市场使资源能自由流动,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各行业中产品的边际转化率等于边际成本之比及平均成本之比[18]。这就是学者们使用平均成本法测量比较优势的原因所在。然而,在农业要素市场不完善的中国,产品边际转化率并不等于平均成本之比,利用上述成本法测量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存在以下缺陷:1)国内资源成本法等方法测量是成本是平均成本而非边际成本,在农民无法自由调整生产规模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并不一致;2)由于农业生产位置的固定性,土地等要素市场具有强烈的区域性,不同地区(村庄)很难用统一的要素价格来衡量成本;3)在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中要素市场发育极不完善,甚至难以获得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数据。因此,使用成本法测量的农业比较优势将与实际的农业比较优势存在一定的偏差。与成本法不同的是,通过多产出生产函数在不使用要素价格的情况下能够直接测算出产品的边际转化率及比较优势,可以有效地避免成本法的上述缺陷,因此,本文将利用多产出生产函数计算粮、经产品边际转化率,分析其遭受扭曲而偏离粮、经产品价格比的程度,从生产函数的视角来分析产品的比较优势及地区差异,为制定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政策科学合理地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具科学性的建议。

3 研究方法、模型选择及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多产出生产函数最为常用的形式有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函数)及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CD函数在利润最大化时的二阶求导为负,不满足边际转化率递增的经济学原理(凹性)(Kumbhakar S C,2011)[[19]]。

尽管大多数的生产都涉及多种投入及多种产出,但关于生产的绝大多数文献多采用单一方程方法。在估计产出方程(production function)时往往将一种产出视为内生的,而将其他产出视为外生的。当所有产出都是内生决定时,上述估计方法将会出现内生性问题。如果要素投入也是内生的,则内生性问题将会被扩大。为了解决这内生性问题,学者们采用了多投入多产出距离函数,然而,多投入多产出距离函数并不能完全解决内生性问题。当产出不是外生给定时(除了明确的生产配额外,银行、航空、铁路运输、邮政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也可能是外生给定的),通过投入距离函数模型(IDF model)估计的结果也存在内生性问题(Shephard,1953,1970)。同理,当要素投入不是外生给定时,通过产出距离函数(ODF model)估计的结果也会存在内生性问题(Kumbhakar S C,2011)。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42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