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3:25:05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它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独有的、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以该核心能力为支柱发展起来的,培养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发展的关键,随着贸易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贸企业受到国际竞争者的挑战越加严峻。分析中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研究提供中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及重要性的研究 替斯(Teece)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许多有差别的技能、补偿资产和惯例的集合,它可以在某些业务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种竞争能力,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身份重要的意义。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C.K.P rahalad,1990)和英国著名学者哈梅尔(Gary Hamel,1990) 合著了The Core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在该文中,他们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是技术观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的核产品之中,这些核心产品之中包含着生产所必须的核心技术。随着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核心产品也就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逐渐积累产生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在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J.B Barney(1991) 是资源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资源学派强调资源在企业获取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里谈及的资源包括了企业拥有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企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在众多的资源当中,只有核心资源才能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些核心资源应该同时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模仿性三个特点。资源学派在强调资源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因此,资源学派强调在拥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核心资源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李建明(1998)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主要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组成。其中,洞察预见能力使企业发现或找到能创造出一流优势的业绩或模式。它们主要来源于:技术或科学知识,专有数据,发明成功产品的纯创造性才能,卓越的分析与推理等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因前线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变化。洞察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可以共存于一个企业之中,但它们要求有各自的管理重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史岩(2002) 强调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就可以渐渐获得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该观点着重强调了学习知识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资源或能力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点的研究 吴敬琏(1999) 强调任何一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通过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观点强调了核心竞争力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某一方面单独体现出来的能力。 管益忻(2000)认为,凡是企业特有的,足以胜过对手的市场预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加工制造、经营决策、人力资源开发、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管理以及企业的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等一系列关键程序、能力、资源、机制均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张维迎教授(2002) 强调核心竞争力具有五个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偷不去”就是其他企业要模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困难的; ”买不来”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无法在市场上通过购买而获得;”拆不开”就是这种核心竞争力由各种资源和能力组合而成,是一个整体:”带不走”就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而无法分拆带走;”溜不掉”就是企业的这种核心竞争力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可持续性。张维迎教授的这些观点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教授(2002) 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不断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梅雅(M.H.Meyer)和乌特巴克(J.M.U.tterback) ,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特点。 综上所述,不少学者以理论或实证的方式阐述了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以及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另有学者提出了该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他们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化。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综合阐述。
参考文献: [1] Teece,D.J.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lm,in Dosi,G#183;etal(eds),Technica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M].London,Printer,1998. [2] Prahalad C.K amp; G.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68,(3). [3] 尼古莱#183;J福斯,克里斯第安#183;克努森(丹麦)编,李东红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 范徽,论企业知识资本与核心能力的整合[J].北京:经济管理,2001,(22). [5]宋尚龙,世界500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和启示 经济纵横 [J]2010(2) [6] 余宏,房地产经济学 [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1月. [7] 迈克尔#183;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 [8] 曾康霖 蒙宇,核心竞争力与金融企业文化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P21. [9] 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2月,P14. [10]张炜,论竞争竞争力理论优势渊源[J].经济管理,2002,(12). [11]杨浩,西方企业核心专长理论及应用[J].世界经济研究,2000,(3). [12]管益忻,培育、强化企业核心能力:亟待划清的十个界限[J].南开管理评论,2000,3(5). [13]李春俐等,企业知识化与核心竞争力 经济问题探索[J].2007(4) [14]李建明,企业核心能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8,(11). [15]范新华,企业核心能力生成机理的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J].20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