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贸易技术结构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5:58:43
(1)目的与意义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新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在全球范围贸易摩擦加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为严峻复杂。而从中国内部来看,尽管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还在上升,一些进出口企业遇到暂时困难,但中国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外贸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因此保持平稳发展、质量提升是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的。
立足与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和相关国情,商务部提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外贸政策,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同时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进程,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努力保持外贸平稳发展、质量提升。 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进程,不仅要关注对外贸易的数量,更要着眼与贸易质量。因此,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亦成为当今建设贸易强国的重点。
纵观中国的众多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态势,从近几年欧盟开始致力于制定其新的贸易战略政策,自 2015 年欧委会发布了《贸易惠及所有:迈向更负责任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而此次的新贸易战略更加强调政治化,特别是价值观,欧盟新贸易战略对其各方合作伙伴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作为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深受影响。在此变动下,研究中欧贸易关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内外部经济贸易环境来看,中欧的贸易发展对双方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中欧贸易的健康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而贸易的健康发展绝不是仅仅靠贸易数量,贸易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贸易商品结构能直接反应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出于这种角度考虑,本文期望从贸易商品的技术结构角度深入分析中国-欧盟贸易商品结构变化趋势,探究影响双方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欧盟贸易的健康长足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中欧经贸关系的研究和分析主要集中在两国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及欧洲经济政策贸易联盟,本文期待从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角度分析中欧经贸关系。
对于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度量, 目前衡量贸易商品技术水平的度量方法主要为按照技术组成差异划分的传统贸易商品结构度量方法,但是该方法的科学与严谨程度饱受质疑。 学者们试图通过构建新的度量方法来对中国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Lall(2000)[1]基于技术组成差异将产品分为初级产品、资源型产品、低技术制成品、中等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制成品五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将四类制成品划分为九类。在Lall(2006)中,他提出的技术复杂度指标,其 中 包 括 技 术 、自 然 资源、信息和熟悉程度等众多因素的综合。 此外,他按照复杂性分数的高低将产品分为六个等级,该方法不仅可以详细地分析产品特性,而且可以细致地为任意一种贸易产品提供唯一的技术复杂性分数。Schott(2008)[7]在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度量不同国家技术水平相似性的出口相似性指数概念,并计 算 了 1991-2001 年 中 国 与OECD 国 家 (代 表 发 达 国家)的出口相似性指数,通过计算发现:这十年间中国与 OECD 国家的出口相似性指数持续增长,说明中国出口商品技术水平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为了克服 Lall 测算商品技术复杂度方法存在的缺陷,杜修立、王国维(2007)提出了使产品技术复杂度在不同时点可以相互比较的改进措施;文东伟(2011)[4]在杜修立、王国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测量技术复杂度的方法。为了使得测算技术复杂度指数过程中可以考虑到小国出口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Hausmann (2005)[5]、Ricardo(2006)[6]等提出了改进措施。戴翔(2014)详细探究了相关的制度的实施、产品体现出的国际分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程度。魏浩、李晓庆(2015)考察了中国进口产品技术结构影响因素。
目前,对于中欧贸易研究和分析,大多是从中欧贸易的整体现状问题和对策出发,较少涉及到其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而对中国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研究,大多是立足于中国整体的贸易情况进行的,对于区域贸易合作的商品技术结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期待从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角度,具体化深入分析中国-欧盟贸易商品结构变化趋势,探究影响双方贸易商品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欧盟贸易的健康长足发展提供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