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贸易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5 17:48: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一、中俄石油贸易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国对外能源依赖程度加大,不利于中国能源安全。因此,中国应积极寻找能源合作伙伴。目前,中国最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地是中东,占石油进口总量的50%左右。中国对中东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已对
中国造成不利影响,加强同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可以分散能源危机,以降低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了中国石油供应的安全系数。
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油气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由2002年的1.8亿吨油当量提高到2011年的2.9亿吨油当量,年均净增长超过1100万吨。可见,我国本身的油气产量也在不断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可以看出我国的油气消费量也是巨大的。
根据《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预计2012年中国石油(601857)消费量接近5亿吨,同比增长5%。2011年,中国全年原油产量只有2亿吨左右,超过56%的原油依靠进口,这种态势还将继续攀升。超过一半的石油需要依靠进口,石油进口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可见处理好石油安全成为我国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要想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石油贸易的问题。
中俄石油贸易合作经过多年的磨合,目前终于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为了解决中国日益短缺的能源问题, 缓解能源危机,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开展运作。同时,俄罗斯毗邻中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俄罗斯的主要石油市场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日趋复杂,所以俄罗斯目前对外石油政策基本为:继续稳定在欧洲的出口份额,同时加大对东北亚,甚至中亚市场的控制。中国作为东北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俄罗斯同中国的石油合作有很好的前景,因此,中俄石油贸易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分析
1、中俄石油贸易量跳跃式增长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国际文传电讯2012年9月3日报道,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中央调度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 1~8 俄罗斯石油开采量达 3.44 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1.4%。天然气开采量为4280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3%。从历史上看, 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主要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石油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石油贸易微乎其微。70 ~ 80 年代, 中国石油从1973年的部分出口转为80年代末的大量出口, 出口的方向主要是波罗的海国家,中俄两国的石油贸易仍然没有太大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看,中俄石油贸易呈现一种加速增长趋势(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中国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基本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表1
中俄石油贸易状况
年#1048577;份 |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万吨) |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成品油总量(万吨) |
中国进口的原油总量(亿吨) |
中国进口的成品油总量(万吨) |
1996 |
31. 9 |
123. 5 |
0. 226 2 |
1 583 |
1997 |
47. 5 |
3460 |
0. 354 7 |
2 379 |
1998 |
14. 5 |
90. 5 |
0. 273 2 |
2 174 |
1999 |
57. 2 |
206. 9 |
0. 366 1 |
2 082 |
2000 |
147. 7 |
251. 1 |
0. 702 7 |
1 805 |
2001 |
176. 6 |
291. 1 |
0. 602 6 |
2 145 |
2002 |
303. 0 |
401. 7 |
0. 694 1 |
2 034 |
2003 |
525. 4 |
- |
0. 910 2 |
2 824 |
2004 |
1 077. 4 |
- |
1. 227 2 |
3 788 |
2005 |
1 277. 7 |
507. 6 |
1. 268 2 |
3 143 |
2006 |
1 596. 5 |
432. 2 |
1. 451 8 |
3 638 |
2007 |
1 572. 6 |
- |
1.631 7 |
3 380 |
2008 |
1 164. 3 |
- |
1.788 8 |
3 885 |
2009 |
1 532. 5 |
361. 5 |
2. 037 9 |
3 690 |
2010 |
1 524. 5 |
456. 8 |
2. 393 3 |
3 688 |
2011 |
1 546. 7 |
- |
2. 537 8 |
4 060 |
2012(1-6月) |
1286. 6 |
416. 4 |
2. 003 8 |
2 022 |
资料来源: #1048577;【1】中国统计年鉴#1048577; ( 2000~ 2012年) ; #1048577;【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048577; ( 1996~ 2003年); #1048577;【3】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1048577; ( 2004~ 2012年); 【4】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h ttp: / /www. gks. ru;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http: / /www. m ofcom.gov. cn;【6】中国海关总署,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 中俄石油贸易的绝对量不是很大,但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在2000~ 201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不断增长,这一趋势说明中俄石油贸易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2、贸易方式由贸易油向分成油转变
中俄石油贸易的方式目前主要是第三种贸易方式中的现货贸易。一直以来,中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主要是贸易油, 即购买开采好的石油,接下来中国将积极参与俄罗斯特别是远东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 这样中国将可以得到分成油,这将会是中俄石油合作的新方向。另外,中俄双方还签订了有关石油的长期供货合同,当合同兑现后, 中国也将获得价格较低的合同油。中俄石油贸易方式的多样化不但有利于中国从俄罗斯获得更多的石油,而且有利于双方在石油领域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
3、运输方式多样化
世界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海运、铁路运和管道运输,无论哪种运输方式都存在一定风险,需要有基础设备、设施和安全保证。世界石油运输以海路运输为主,管道运输次之。从运输成本上看,也是海运最低, 管道运输次之。但铁路运输在调整运输量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当海运受阻,管道尚未贯通时,能够迅速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短缺的局面。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海运,铁路运输,还有石油管道运输。目前,两国在石油运输方式上的问题较大。中俄两国不仅要有效利用已有的海运条件和铁路运输能力,还要加强石油管道的建设,并通过改善石油运输方式加强两国的石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为止,对中俄石油贸易进行较长时间跨度综合分析的研究不是很多。王殿华、周立群(2007)从油气在俄罗斯经济中的比重入手,研究石油地位在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同时,近年来,重化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中国石油需求和进口量持续上升。中国作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随着GDP的高幅增长,油品需求仍将保持旺盛增长态势,着重预测中俄石油贸易走势分析,主要结论有:(一)中俄石油贸易仍将持续增长;(二)中俄石油贸易近期难有较大突破;(三)2030年将是中俄石油贸易的转折年。因此,应制定中俄长期能源合作战略,从而实现能源合作中的双赢。
朱和、单洪青(2001)指出:随着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体制和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完善中,同时正在冲破西方主要国家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石油石化工业从少数国家走向全球,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体制和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完善中。
郝瑞彬、李子田(2002)也指出:随着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1世纪中俄石油合作虽然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但前景依然看好;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俄罗斯石油对中国石油安全具有特殊战略意义,因此中国应积极开展中俄石油外交,实现石油进口来源的多源化,以确保中国石油安全。他们认为:必须尽快制订一个长远的、全面系统的专门针对俄罗斯的能源政策;积极推进并切实强化对俄能源外交;在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战略目标明确,同时还需责成有关部门加强对俄东部油气资源准确的情报搜集,这样才能坚决果断,取得一些难得的经济合作机遇;中国在进口俄油气资源的地理选择和项目选择上应有长远考虑,不要造成对俄罗斯过分依赖的现象,相反要使俄罗斯对我有所求,中日应尽力化解相互间的恶性竞争。
陶海东(2009)也指出:中俄两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能源,特别是与石油价格的关系盘根错节。目前两国石油贸易领域的合作局限于”贷款换石油”,而石油贸易价格则仍然深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在中俄石油贸易未来合作机制中,应当以”单独议价”为标准,以市场供需为原则,为力争摆脱非市场因素对中俄贸易油价的干扰。同时,以”投资换石油”为指导方向,扩大我国政府、企业对俄劣势产业投资力度,增强俄国内经济对我国的依赖性,以期实现我国在中俄石油贸易谈判中的利益最大化。
教姗姗(2008)分析了目前中俄石油合作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我国的石油国际经营比较晚,这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在国际经营中的优势比较小,同时对中俄石油合作和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当然,俄国也在石油市场方面比较倾向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市场,同时”中国威胁论”也增加了中俄石油贸易合作的阻力。以美国和日本为主的经济强国也在制约中俄石油贸易,给中俄的石油合作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
陶海东(2009)又过对俄罗斯国内关键性非支柱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认为:以农业为代表的此类产业正是俄能源战略下最大的牺牲品。长此以往, 俄罗斯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必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俄罗斯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关键性非支柱产业的时期,我国应以企业为主导,加大对俄此类产业的投资力度,将投资资本转化为中俄石油贸易单独议价的重要筹码,进而逐步以投资换石油取代现有的贷款换石油机制。
王菲菲、孙玉婷(2011)分析指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经过多年的磨合,目前终于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中国2009 年人均石油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10。2010 年,中国石油产量为20301万吨,占全年石油消耗量的45%,当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5%。中国国内石油资源的产量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其需求量。但是,俄罗斯有些人士对中国心存疑虑,担心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会对俄罗斯经济构成威胁,同时也害怕中国的快速崛起拉大两国的发展差距,中国同俄罗斯石油合作的态度不够坚决,同时,我国没有完善的关于国际石油合作的政策法规,中国在同俄罗斯的合作中还存在着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王殿华、周立群(2007)指出石油贸易仍将持续增长,同时,2030年将是中俄石油贸易的转折年,而且通过分析得出中俄石油贸易近期难有较大突破,所以应制定中俄长期能源合作战略,从而实现能源合作中的双赢。
王丹辉(2010)认为:俄罗斯为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增大石油贸易量,以期获得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上的支持,这样有利于增加俄罗斯在与美国、欧洲全面博弈中的筹码。如果开辟了东方市场,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可以大大减轻。俄罗斯与欧美抗衡的局面,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上的支持;中国石油进口实现多元化,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能源安全需求保障;俄罗斯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长远的合作条件。
徐斌、李怀东(2004)指出:在我国对外石油开发战略中, 中亚和俄罗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区域。这一地区石油资源相当丰富,现有剩余石油可采储量78 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58 万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界普遍认为,到下个世纪初,中亚和俄罗斯地区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供应地之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 中亚和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 与我国关系比较友好,发展同中亚诸国、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是我国国家石油安全的延伸, 在这一地区建立石油基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刘倩如、王建勇(2006)根据相关俄罗斯的石油工业的数据得出:俄罗斯的主要油品产量增长,原油出口增长较快,应该加强出口战略的调整。除了管道建设以外,俄也加快了东部铁路的建设,并以此来提高对中国的原油出口能力。可见,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不仅局限在贸易量,同时也在运输方面的合作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四、中俄石油贸易研究的思考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因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的出口潜力巨大,因此与其开展石油贸易合作对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进口石油的80%以上来自中东、北非等地区,但世界石油格局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决定了俄罗斯石油在我国海外石油来源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俄罗斯开展石油贸易合作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大多是从某一个方面或者侧重于某一个立场来研究中俄的石油贸易,而没有从多角度,比如:同时考虑政府对俄罗斯的石油贸易投资研究,以及企业对俄罗斯的石油贸易投资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经过两个大方向的研究,综合得出相应的,全面的投资策略。具体为:在以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市场供需为原则,建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政府对俄投资策略方面,我国应该与俄地方政府定期会晤机制,建立对俄国的投资知道目录,同时制定对俄的投资优惠政策,确立投资的引导模式。企业对俄投资策略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俄投资市场的调研,了解俄国石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从而进行有效的投资,同时,为了形成更有系统的机制,应该建立俄企业的投资信息中心、人才库等,更加详细的了解俄企业的状况。
总之,我国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合作才刚刚起步,水平还比较低,进一步扩大中俄石油贸易合作困难重重,但我国在与俄罗斯开展石油贸易时,具有政治关系亲厚、地缘相邻的优势。因此,我国应把与俄罗斯开展石油贸易合作放在所有对外石油贸易合作的优先地位,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与俄石油贸易合作。
参考文献:
[1]王殿华,周立群.环渤海的油气资源约束及与俄罗斯的合作前景 [J].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2007.
[2]郝瑞彬,李子田.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与中俄石油合作 [M].中国科技在线, 2002.
[3]朱和,单洪青.全球石油石化工业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J].当代石油石化,2001(1):17-22.
[4]陶海东.新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探析 [J].现代经济探讨,2009(6):88-92.
[5]王菲菲,孙玉婷.中俄石油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M].中国集体经济-战略研究,2011.
[6]王殿华,周立群.俄罗斯石油地位的新变化及中俄石油贸易走势 [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11):7-12.
[7]韩立华.俄罗斯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中俄能源合作 [J].经济研究参考, 2006(30):20-38.
[8]戴武堂.中俄能源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3):85-88.
[9]教姗姗.影响中俄石油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现代商业 [M].2008.
[10]毛旦飞.中俄石油贸易现状分析 [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经济合作,2008(2).
[11]张安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竞争实力分析 [M].国土资源报,2010.
[12]徐斌,李怀东.中国石油贸易政策的战略选择 [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13]刘倩如,王建勇.俄罗斯油气工业:2005 年回眸与前瞻 [M].国际石油经济,2006:28-31.
[14]陶海东.中俄经贸合作模式新探析-以中俄石油贸易为视角 [J].
[15]郑 言.证券日报 [J].2012.
[16]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2/11/08/001399706.shtml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http: / /www. m ofcom.gov.cn.
[18]中国石油企业网站.http: / /www. cpechina. Com.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中俄石油贸易发展原因分析;
2、根据现状的分析,总结目前中俄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