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研究——以江苏为例文献综述

 2020-05-21 22:14:3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科学地评价一个省份的工业化进程并对其进行分析,使政府发现和明确自己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具有的优势和出现的问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工业化进程的相关研究

(1)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相关研究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2006)认为,2004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地区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有向橄榄型结构演变的趋势;1995--2004年的10年中,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2000年以后,工业结构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大部分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袁志刚,范建勇(2003)认为,我国原来的三大直辖市已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则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同时,整个大陆的第二产业有进一步向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直辖市)聚集的倾向,使东部沿海地区有形成中国的制造业中心的可能。陈佳贵,钟宏武(2007)认为,西部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慢、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省、区、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迅速提高,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5年,人均GDP增长取代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徐康宁,王剑(2005)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发展的时期。根据工业化的规律,重化工业化是中国难以跨越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依然要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重化工业的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本质上并不矛盾。

(2)外国工业化进程的相关研究

张永翠(1998)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美国联邦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有效的干预,使得19世纪的美国经济以资本主义世界无可比拟的速度腾飞。本文通过探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农业政策、工商业政策、科技政策和引进政策,一方面揭示了其明显的剥夺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蒋蔚(2007)认为,英正社会失衡问题在此主要指收入分配与社会地位的失衡,国的实践显示,工业化带来的收入增加效应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影响,总的趋势是向高收入者聚敛,表现在不同部门中劳动与资本收益的非均衡性,经济与社会利益趋于向资本倾斜,形成了人们之间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失衡,并且在工业化过程中进一步加剧。刘会清(2007)认为,对于韩国经济崛起以及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学者多侧重研究韩国的政治机制、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解释”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及实质。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对韩国的发展进行了纵向或横向的剖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实际上,韩国在开展工业化之初,美国的军事及经济援助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因素曾一度推动了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使韩国经济走向腾飞。纵观韩国工业化进程,外援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韩国工业化的成功更多是依靠韩国人自身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刘琳(2014)认为,德国作为现代化发生的原发地域,它以其独特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并以其独有的魅力在向具有异质文明的欧洲东部推进现代化,这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包含多个领域及维度。与西欧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启动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在德意志现代化的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8212;#8212;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一再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其现代化的发展.将德意志推向强国之列。

段海燕,刘红琴,王宪恩(2012)认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居民生活消费的直接与间接能源消耗已超过产业部门,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运用STIRPAT模型,研究日本工业化进程中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从人口与消费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将对我国工业化阶段的碳减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低碳技术水平、控制人口规模、引导居民消费模式的合理转变将成为控制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