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政策中外比较分析毕业论文
2020-08-20 20:03:11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核心基调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带动下飞速发展,并在2010年以4044亿美元的优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光环的背后,发展中出现的“滞胀”问题越发凸显,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使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商品的实际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差异使得基础性产品库存量急速增长但有效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依托于高速的经济增长而潜在的社会、政府的债务问题愈发严重。立足于基本国情背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正常运行、实现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借鉴对比80年代美国里根经济学和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共异、优缺,为推进经济体转型、创新和改革,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新常态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里根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pecially since 1992, the cor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of the economy in the investment, consumption, exports of three carriages driven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 2010 to 404.4 billion US dollars advantage over Japan,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But the halo of the bac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gflation" problem more prominent, the emergence of the population Lewis inflection point so that the production cos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actual supply of goods and effective demand differences make the basic product inventory growth, but the effective demand was not To meet, relying on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and potential society, the government's debt problems become more serious. Based on the basic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Reagan's economics and the current reform of China's supply side in the 1980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economy and out of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Reagan economics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economy new normal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3
2.1 古典学派的供给理论 3
2.2 拉弗曲线 3
2.3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3
第3章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4
3.1 供内需的不可取性 4
3.2 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的消失 5
第4章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
4.1 开放二胎政策 7
4.2 金融改革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7
4.3 简政放权促进企业经营回暖 8
4.4 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8
4.5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9
4.6 政府改革加快产业更新换代 9
4.7 提升土地要素使用效率 10
第5章 里根时期的供给改革 11
5.1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面临的经济危机 11
5.2 面对危机相关供给学派观点 11
5.3 里根供给改革相关政策 11
5.4 供给政策取得效益 12
第6章 中、美供给侧政策的异同分析 14
6.1 经济发展局势相近 14
6.2 减税政策发挥作用 15
6.3 产权差异性 15
6.4 经济产业结构不同 15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以其独特廉价劳动力优势招商引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突破点,以政策激励为指引,积极出口创汇,弥补短缺的外汇储备状况。尤其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组织以后,之前为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发展而推行的贸易保护壁垒逐步瓦解,关税税率不断下降,促进贸易自由化发展。
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规定,所有对外贸易经营企业均可依法从事对外贸易,出口顺差不断扩大,带来巨大外汇利益。中国经济发展前期,GDP的增长投资起决定性作用,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投资分为三类:公益性、基础性、竞争性项目,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到2013年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强调,通过社会众筹、吸纳民间资本为主,政府资金起引导作用。
但随之而来的国际贸易摩擦愈发激烈,外贸出口压力倍增。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完成后,依赖以人口红利为代价而发展经济的模式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面对当今中国经济不断下滑,人口老龄化、通胀率较高、地方性债务缠身、资源整合效率极差的情形下,以需求侧纯投资再难带动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调整经济可以解决短期内的经济停滞问题,但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解决经济停滞必然以通货膨胀的提升为代价。当经济处于滞涨状态的时候,凯恩斯主义必将失效。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要保证GDP增长来保证就业,一直偏向于凯恩斯主义,而现如今,以保经济保就业的模式所积累的弊病已昭然若揭,需求侧不足以改变经济发展环境。
曾经的中国制造、世界加工厂已不复存在,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局面也淡然无存。一方面,以钢铁为代表的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居民的有效需求受供给侧制约不能得到满足,国内消费和国内生产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明显。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供给失灵”的问题,单纯的“扩大内需”政策必然会加剧长期的结构性调整难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