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融资模式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5:54:25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据预测,到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增加到2.7亿,到2035年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通高到30%以上。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需要积极发展养老保险,而目前,养老保险发展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基于这个背景下,为了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资金问题,进行养老保险发展的融资模式研究,这有利于促进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在解决养老问题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
资金是一个行业建设最基本的要素,具有公益性的养老保险行业也是如此。资金问题能否解决也是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下降、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发展养老保险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导致财务补贴不断加大,从当下来看虽然是卓有成效,也是最为可行的方法之一,但它给未来养老保险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本文在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当前融资模式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当前及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融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于丰富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理论研究,完善养老保险融资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
解决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对策研究。Kenneth Kernaghan(1982)分析了加拿大政府在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指出政府关于扶持养老产业的相关政策相对较少,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管理和政策支持。Futagami和Nakajima(2001)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公共养老系统的内生增长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Dungan和Bertoty等人在2011年通过运用成本效率分析方法对现有房屋和社区进行成本效率高的改造,让家庭和其他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不同年龄的居民能够成功养老,这一方法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现象起一定的作用。2012年Herrmann和Michael认为与老龄化有关的挑战最好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充分和生产性就业的政策以及更平衡的收入分配来应对。
养老保险融资问题的相关研究。1976年David Shulman和RuthGalanter考虑到初始投资资金比较大,未来的收益相对较小,愿意投资养老产业的机构和个人比较少,因此社会缺乏投资。基于这个考虑,认为应该重组美国的养老产业融资模式,倡导政府先注入资金建设相关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再通过合同把产业经营权转交给企业和个人,因为不用考虑资金的投入,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精力集中到提高服务水平上,从而提高养老产业的整体质量。Bakshi和Chen(1994)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资产价格会不断提高。Harry R.Moody(2005)认为加大政府对养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引入社会中的风险资本是解决目前养老产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手段。2013年An H和Huang Z等人根据1990年至2007年检索到的数据,首次对企业DB养老基金的风险承担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证明了企业养老金计划发起人在养老基金投资中采取了动态的风险承担策略。
2)国内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
关于养老保险发展的研究。何文炯(2018)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处于分割状态、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现实进展不太理想、养老保险治理的理念相对滞后等。
养老保险的融资研究。最近几年,国内养老保险融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刘林奇和杨新荣(2012)选取1991-2010年度数据,利用ANCOVA分析模型,针对我国现收现付制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融资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应该在实行部分积累制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赵科平(2013)分析了世界养老保险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营实践,得出结论:部分基金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合理选择。詹皓婧(2016)在《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文中提到,德国在1957年之前很长时期内曾使用过完全积累制,1957年后,改为实行现收现付制的资金筹集方式。德国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和从现收现付制走向完全积累制的国际大背景下仍坚守现收现付制,重要的原因是,完全积累制具有互助性弱、注重效率但难以体现社会公平的缺点。相反,现收现付制可以按照“社会救济”的原则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陈凤敏(2018)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现收现付融资模式实现了代际收入再分配,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协调性,这与詹皓婧的结论相一致,但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现收现付制加重了在职者的经济负担;基金积累融资模式则实现了代际内的收入转移,体现自我保障,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却也无法抵制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