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6 19:48:44
我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南京工业大学 金融1401班 邱嘉丽 一、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投资银行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部分,它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需要连接筹资人和投资人。
本文结合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与当前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思考究竟哪种经营模式更有利于我国投资银行的规范发展。
探索我国投资银行的主要风险,并且由于诸多原因,投资银行不可避免的积累了一些问题和缺陷,文章针对性的提出投资银行防范风险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概述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投资银行最初起源于欧洲,主要是由18、19世纪众多的销售政府债券和贴现企业票据的商号演变而来,其中大多数为商人在经营其他业务时所兼营。
其中,英国的投资银行是在承兑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由私人银行业者设立的家庭企业。
随着美洲大陆的殖民扩张和经济的迅速崛起,在美洲也出现了投资银行业务。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投资银行业务。
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88年允许国债流通,再到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经过一系列探索试点,终于产生了中国的证券市场,投资银行也随之应运而生。
罗书章等(2001年)指出,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在世界各国有多种称谓,投资银行主要是美国的叫法,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称为商人银行,德国称为私人承兑公司,日本称为证券公司,虽然这些金融机构在各国业务的侧重点不同,但均可称为现代投资银行。
黄强华等(2000年)指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与新兴的证券市场一同成长起来的证券公司,还有业务范围比较广泛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从事投资银行某一方面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