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角下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02-25 13:15:35
研究目的与意义:城镇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我国城镇化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93-2002 年, 城镇化率由27.99%提升至39.09%,短短十年即上升了11.1 个百分点。截至到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然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达到41.2%。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是以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促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研究金融支持与城镇化的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急需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对资金需求规模大、期限长、结构复杂、主体多元,不仅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更要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另一方面,金融只有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供有效支持,才能保证真正的人的城镇化。本文通过研究二者的关系,分析金融作用于新型城镇化的各项指标的方向与程度,进而为我国构建健康的投融资机制、实现对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效应提出相关对策。这一研究为传统城镇化偏离最优目标这一矛盾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析视角,进而将有助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帮助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避免重走其他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的老路,充分激发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效率和创造力,形成要素的新型配置机制和空间集聚模式,从而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同时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长江经济带,其囊括东中西部,有长江黄金水道相连,具备很强的代表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学者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并不多,大多为金融支持与基础建设等方面。Kyumg-hwan Kim(1997)认为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圈才能实现。Stopher peter R(1993)认为城镇化的实现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必须满足城市交通建设的要求。Miao(2010)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不仅是交通,水利建设也应该得到金融体系的支持。国内学者一般从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三个方面入手,对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王弓(2016)认为我国各省份城镇化水平具有正的外部性,其中金融集聚通过产业升级路径影响区域城镇化时溢出作用最大;熊湘辉(2015)研究表明,我国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金融支持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明显的区域差别,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军队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显著影响,并建议提高金融效率、扩大金融规模、完善金融结构;罗琼(2016)的金融支持从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积极推行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互补的金融支持是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本文拟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规范分析主要通过回顾文献,分析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构建理论机制。实证分析选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若干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金融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效率。通过对金融支持水平度量指标来解释代表新型城镇化的指标,通过数据分析金融支持和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份的金融支持和城镇化水平度量指标进行数学建模,收集数据,通过moran指数计算统计分析金融支持对城镇化是否存在空间相关关系。
第一章 绪论
1.1 现实背景以及该论文所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