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BS资产证券化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1-02-26 11:15:3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出现,它解决了当时金融业因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展带来的流动性不足问题。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方法》,拉开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序幕。
在金融产业中,资产证券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资产证券化是金融企业提高流动性、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金融工具。第二,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降低资本成本。第三,完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使金融企业顺利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有力支撑。第四,加强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控制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因此,完善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金融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能力和风险内部控制能力,能够从宏观层面上控制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整体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最早也最全面的当属美国。1991,Joseph C.Shenker amp; Anthony J.Colletta对美国过去20年来资产证券化的演变历程和效果进行分析,论证了它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风险内部控制方面,Von Furstenberg(1994)提出,决定资产证券化违约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贷款价值比、房地产类型以及抵押贷款年龄,且违约率在贷款发放后三至五年内达到最大值。此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很早就对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出现的监管资本套利行为进行关注。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新的资本协议修订稿,引入“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概念,对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规定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计量方法。
国内的资产证券化研究主要有何小峰的《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2002),研究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运作模式。张同建(2007)通过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系统可为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绩效测评,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各类风险管理行为有效性”的结论。2006年,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风险管理要素融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基本内容及目标
本文的基本内容主要拟分为八个部分: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