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对我国商业银行拓展PPP业务的思考文献综述

 2021-03-10 23:47:27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关注以PPP模式为主的投资活动,在我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越发意识到资本配置模式与效率的重要性。在投资方式的探索上,PPP作为一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正在发挥积极的牵引作用。PPP 可以简单译作“公私合营”,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以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双方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本文立足于金融机构,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引入PPP业务的机遇和优势,以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参与,不断优化银行-社会-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拓展其业务范围,扩大其市场份额,有利于深化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流程,共担风险。

1.2国内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初步对PPP项目进行探索。各地方政府以BOT的模式引入外资参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建立多方融资机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据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共 232 个,总投资额 8025.4 亿元。2015年5月22日,财政部颁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讨并将 PPP广泛应用于社会公共服务类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此类项目投资。这些政策的颁布为促进PPP模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为盈利空间日渐缩小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发展机遇。

国内对PPP模式的文献研究兴起于2000年左右,李秀辉和张世英首先将PPP视为一种融资模式,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概念及优势,以及PPP模式在南非奈尔斯布鲁特市的水资源与卫生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后来,王灏在研究中较为系统的介绍了PPP模式的定义及分类,并基于从事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经验,对中国交通运输领域运用PPP模式的可能性做出了探讨;之后,孙学工等人介绍了中国引入PPP模式的机遇、现状与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赖丹馨和费方域对PPP的实施效果及效率进行了考察及综述,认为PPP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风险和收益在公共社会与民营部门之间的分配;其中也有些文献以引用案例的形式全面地总结了国外PPP业务的成功经验。

然而,目前的国内文献止步于此,还未能完全理解PPP模式的内涵,发挥PPP模式更大的功能,也未能反应全球PPP的发展进程与状态,也未能对国外在开展PPP业务时发现的问题展开分析。

1.3国外研究现状:

与PPP模式类似的合作模式早在历史上就有发生,英国早在18世纪开始就有大商人联合设立类似的信托公司,向私人借钱修建公路,并通过设卡收费来作为还款的来源。而真正意义上的PPP模式出现于1990年代的英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

自1992年英国首次推出PPP的经典模式——FRI 后,PPP开始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探索运用PPP模式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澳大利亚将PPP模式用于悉尼奥运会体育场的建设中,PPP融资在国外的应用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并在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

根据2011年布鲁金斯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按照1985年至2011年间名义总投资计算,PPP融资的全球五大投资市场分别是欧洲、亚洲及澳大利亚、拉美洲、美国以及加拿大,融资规模分别为:3533亿美元、1872亿美元、885亿美元、684亿美元以及452亿美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