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贷款的风险及其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0 23:50:46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自国内在2006年出现P2P网贷平台以来,在中国市场缓慢发展,但是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火热发展后,P2P也引起发展狂潮,特别是近2-3年来平台数量剧增,规模扩大速度超快,与此同时出现问题的P2P平台也随之增多,鱼龙混杂,其高速发展在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和去中心化指导思想来扁平化金融中介虽然改变了风险传播方式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显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担忧。
因此,对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及其管理进行研究将对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它的现实意义是P2P网络借贷是一种满足小额资金需求者的平台,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它借助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很显然它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需求人群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平台,反之,它也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样理论意义在于近几年P2P网贷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平台也随之增多,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平台的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并没有到位,而对此进行研究可以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良好发展以指引和完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发展,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之一,无疑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争相研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p2p平台主要集中在英国,美国和德国,发展比国内早,学者对其研究大多从2008年开始,早期多以介绍为主,Berger和Gleiner(2009)介绍了美国与德国网络p2p平台Prosper和Smava的建立。之后也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完善,研究方向也偏向于个人借款的成功率,机构的中介作用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而在运营模式上又各有其特色,如外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zai 2005年成立后发展良好,主要是采取措施降低出借人的违约风险,而同时于2005年成立的KIva作为一个非营利的借贷网站,主要是一个公益借款平台,Prosper主要是一家中介平台,借贷交易的完成完全是靠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自主意愿和自主选择。其中一些学者认为借款人的个体信息和网络中的社交对借款成功率有很大影响,Freedman(2008)和Lin(2009)指出:信用等级越高的人借款的成功率越高,Puro(2010)指出:借款成功率随利率与借款额度上升而下降。Lin等(2009)指出:借贷结果受网络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受社交关系的影响较大。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p2p研究更多倾向于发展模式上,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金融发展环境不完善,在中国的发展发生了很多的改变,有的提供担保机制,有的发展成线下模式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公布的交易数据较少,郭弈(2011)指出:融资成本会受到信用评分,借贷额度和历史记录等影响。所以无法向国外学者一样去研究,再加上我国对p2p平台的监管措施的空白等原因。
近几年p2p平台风险问题日益暴露严重,我国学者对平台风险防范及监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孙小梅(2016)指出p2p网络借贷模式分为两类:一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所借贷的资金没有涉及到交易的双方,只是出于信息服务的状态;二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所借贷的资金涉及到了交易的双方,不仅能进行资金信息的交流,同时还能进行真实资金的交流。而肖旭靖(2015)指出:p2p网络借贷模式主要分三种,一是单一线上p2p借贷模式;二是单一线下p2p借贷模式;三是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式。王爽等(2016)指出p2p网络平台风险管理的建议是建立p2p借贷的可疑交易报告记录机制并逐步实行实名制,完善相关立法工作。
1.2.3国内外研究分析
国外p2p平台交易数据相对透明化,为学者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便利,对平台发展模式研究较少,更多的是研究借贷行为特征对借贷行为的影响,而国内对于p2p网络平台运营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较多。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将逐步规范化。学者对模式争议较多,对风险管理问题缺乏系统的分析,尤其是监管方面,对于以何种方式进行监管尚无相对统一的定论,也缺乏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