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货币传导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1 00:31:10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其经济基础不断稳固的结果。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民币为周边国家接受和使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启了。2009 年 4 月我国开始推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改革政策,促进和扩大了人民币在境外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流通和影响,使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期。2009 年 7 月,国务院决定对内地四城市与港澳及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进程。2011 年,我国开始试点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其规模达 1 109 亿元; 人民币已经走进了 181 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这标志着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2012 年初,打通境外人民币回流通道的首批 RQFII面市,更提升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积极性。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要求每曰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之前,做市商在上日收盘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汇供求和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变动,向外汇交易中也提供报价:汇率中间价波动幅度进一步扩大。此次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提高了汇率市场化程度,强化了中间价的基准作用。2016年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同时进一步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这一措施促进了我国汇市和国际汇市接轨,并引导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理性波动。经过我国在货币自由兑换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面的积极配合,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以10.92%的权重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加入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近年来取得成就的认可,说明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同时也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公信力。
1.1.2研究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可以带来铸币税收入,以及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但也会冲击我国的金融市场稳定和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收支目标重要政策工具,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又是运用好、协调好货币政策的关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货币国际化及其伴随而来的资本项目开放都会对货币政策目标以及传导机制带来冲击,因此研究货币国际化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传导对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条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一些学者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和人民币在国际的使用范围研究评估人民币国际化。Cohen(2012)指出中国政府已将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这一目标提升到了战略高度Ortean(2013)指出中国在过去十年间已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扮演了国际货币的多项角色,如贸易计价与结算货币、投资货币,但在其他方面的使用仍然有限,包括金融交易的计价货币、跨境存款与证券投资货币、锚货币、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还不大,远称不上是国际货币。
Fratzscher&Mchl(2014)实证研究发现,2005年后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汇率政策对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强烈且日益增加,从国际货币的汇率锚功能上看,人民币已扮演区域性货币的重要角色。
综上,这些学者普遍认为,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在一些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从绝对量上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依然很低,在金融交易计价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等方面扮演的角色十分有限,人民币还称不上是国际货币,仅能看作区域货币。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条件
lee(2014)认为一旦中国取消汇率管制与资本管制,人民币将会同欧元一起成为除美元之外的储备货币选择。Ortean(2013)认为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采取措施使商品以人民币计价;实行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可兑换;增加汇率灵活性;加强中央银行Wang&huo(2014)认为发展人民币跨境独立性等。贸易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意义,而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要求和推动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是深入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与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过程。Chuetal(2014)认为放开资本账户、深化汇率改革以及建立具有流动性的金融市场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的因素。
综上,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主要包括:一是继续扩大经济与贸易规模;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建立有深度和流动性的资本市场、放开资本账户管制、取消金融抑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和汇率自由浮动等;三是建立健全法制以保障国外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安全,增强其信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外的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的影响
Lee(2014)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世界提供美元、欧元之外的另一个储备货币选择,可促进形成一个更加有效、稳定和公平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对严重依赖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新兴市场国家有重要意义。另外,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扩大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可降低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大规模储备积累在保值增值中的内生负外部性,促进全球金融稳定。Bénassy - quéréamp;Capelle(2014)认为人民币加入SDR既增强了SDR作为储备资产和计价单位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国际货币合作。JenkInS&ZelenBaBa(2012)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善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提高和改善仍然不够。Chinn(2014)认为人民币未来作为一个多储备货币体系中的一员不太可能对全球金融稳定有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强全球金融的稳定性。Strauss-Kahn(2011)表示把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增添到IMF所管理的货币篮子中,将有助于增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对亚洲地区产生重要影响。Wuetal(2010)通过实证研究显示在东亚和南亚地区成立人民币货币联盟,除韩国之外的东亚、东南亚各国福利的增加都远高于成立日元或美元货币联盟,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紧密的经济关联度使人民币国际化会对该地区产生积极影响。Park&Song(2011)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东盟+新3”人民币货币区的形成将削弱甚至破坏原来“东盟+3”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如“清迈倡议多边化”和“亚洲债券市场倡议”,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日本和韩国均不会加入新的货币区。Chey(2012)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为亚洲这一拥有世界最多美元储备的地区提供一个美元以外的储备货币选择,美国通过发行美元来弥补其经常账户赤字的能力和操作空间将大打折扣,可倒逼美国遵守国际规范,从而减轻全球失衡并降低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对世界政治经济有重要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
Mcnally(2012)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逐渐加强中国的金融力量并提高金融独立性,有利于逐渐消除美国的全球金融霸权,为中国提供一个发挥全球系统性影响的舞台,也为全球中国式资本主义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Chey(2012)指出人民币一旦完成国际化,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增强中国的力量并加速其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崛起。Ortean(2013)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收益包括:中国企业可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从而消除额外成本和汇率风险;中国的银行可用人民币进行国际交易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有助于实现中国金融强国目标;中国金融市场会变得更深入、更具流动性;政府与私人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降低;当局可获铸币税。Otero-Iglesias(2010)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1)减少对美元的依赖;(2)产生外部需求市场;(3)增加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政治影响;(4)把上海建设成为能与华尔街和纽约抗衡的金融中心;(5)完成从制造业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服务业与国内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平稳转换。
综上,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同时也会为中国带来很多方面的收益。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左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不断的升温和深化,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助力和参考。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吴富林(1991)指出,对于货币国际化这一现象,应当结合国际货币的制度背景、国际政治背景以及国际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他认为在货币国际化内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一国经济实力。在货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中,国际货币垄断的消除,国际经济的协调以及国际政治的可容行尤为重要。陈彪如(1998)较早开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的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贸易联系,增加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建立完善自由的金融市场,增强政治实力,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才具有现实基础。赵海宽(2003)提出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的论点。他通过分析几种主要的世界货币指出,较高的国际信用地位,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银行系统,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条件。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高海红和余永定(2010)指出,从长远看人民币远非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在许多方面见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应该把重点放到如何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完善离岸市场,促进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郝玉彪、田春生(2011)指出,只有理顺国内微观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调控,才可以具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要想从根源解决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林乐芬和王少楠(2015)利用系统 G M M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在“一路一带”建设过程中,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和投资功能逐步被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实现经济的互动效应与资本项目的有序开放,可以有力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对于货币国际化程度度量的研究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度量问题,国内相关的研究比较晚,主要集中于最近十年。相关学者主要借鉴国外的主要研究模型,利用现代计量工具,探求各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因子,以求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好的借鉴。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2006),通过货币境外流通数量指数,货币境外流通范围指数等七个指标加权计算出 2002 年相关货币的国际化综合指数。但由于 2002 年时中国关于人民币度量的主要指标指数近乎于零,以及主要的指标缺乏官方统计,故这一方法有待进一步考量。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对各国央行国际储备、贸易结算和国际债券中的各国货币比重进行了模型计量,找出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显著性内在因素,并进行回归分析,特别是假设了在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可能占据的比重。周宇(2009)对国际货币的衡量进行了研究,认为外汇交易份额可以描述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最能直接体现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是交易货币的规模。魏昊(2010)指出,货币国际化水平一方面可以用国际债券的币种结构来说明,主要根据一国货币标价的国际债券与国际债券总量的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货币在 SD R 货币篮子中的比重来考察。丁剑平和楚国乐(2014)以美、欧、日、英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 R)模型对国际货币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净出口、经济增长和网络外部性等内在结构的体现因子,和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具有非线性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2015)编制了一系列的指数测度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并进一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指数、人民币国际化动态指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信心指数等。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陈彪如(1998)认为,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时,就要分担储备货币的权利和义务。张青龙(2005)从模型分析的角度考察人民币国家化的经济效应。研究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国际化降低了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但要求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浮动汇率下,人民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是直接的,需要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的风险。高海红和余永定(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跨境贸易,以及中国当局向外部世界收取铸币税,帮助中国维持其外汇储备的价值。但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又不可忽视,如果中国完全放开资本账户,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可能存在遭受国际投机者攻击的危险。同时任何支持资本管制的理由似乎都可以用作反对人民币自由化的依据。郑国姣和杨来科(2015)研究认为,港沪通是中国跨境投资试点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开放资本项目,促进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是应该防范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波动风险、资本流动风险以及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借鉴
徐明棋(2005)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应通过采取加强人民币相关的金融服务、改善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综合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改善中国金融市场等措施,使人民币首先作为东亚区域内经常账户交易的结算货币,然后有步骤,分阶段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韩龙(2012)认为,当下人民币与一百年前的美元境况相似,中国可以对美元的发展轨迹进行借鉴。但人民币国际化又和美元境况不完全相同,鉴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的预先优势,人民币近期比较现实的目标是成为两极或多极货币中的一极。付敏和吴若伊(2014)研究发现,过去德国货币当局对马克国际化进行限制,目的在于维护货币价值国内稳定这一目标,保护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德国长期实行资本管制,金融产业的相对落后也阻碍了马克的国际化进程。德国马克国际化的历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参考。乔慧超和沙文兵(2015)利用日元 1960~2011 年的季度数据进行 SV A R 实证分析,重点关注了日元国际化对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是不重蹈日本覆辙的重要前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必须循序渐进、谨慎管理。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跨境贸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区域货币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双轨制、渐进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分步走的路径等。以下对代表性观点进行论述。巴曙松(2003)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是边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以区域化带动国际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循序渐进的。张萌和蒋冠(2013),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遵循“周边化 - 区域化 - 全球化”的路径,对人民币职能按“结算货币 - 投资货币 -储备货币”的顺序进行推进。李炳念和朴基石(2013)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即建立与国际货币发行国之间的常态性货币互换机制,推进人民币海外做市商机制,发行人民币海外债券机制。寻求在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路径。任倩(2013)基于人民币计价结算国际收支结构视角,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近期路径和远期路径。通过重新构建国际收支恒等式,人民币国际化近期路径应当以人民币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远期路径则应当以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人民币贸易逆差维持人民币国际化。王晓芳和于江波(2015)认为在“一路一带”的背景下,需要遵循“贸易合作 - 金融合作 - 货币合作”的总体路径,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贸易合作,按“金融机构 - 资本市场 - 金融产业”的融合路径,实现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己有成果来看,尽管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仍然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一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巧较为滞后;二是在沪港通、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以及人民币加入SDR等导致人民币国际化提速背景下,系统研巧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和机制的成果较少;三是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两个角度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将综含考虑在沪港通、亚投行设立、人民币加入SDR等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分析跨境人民币收付不平衡等现象对人民币供应量及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研究内容:
论文基本内容是货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机制为基础,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机制和实际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最后给出有关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并梳理国内外与货币国际化和货币政策相关的研究文献。第二章研究货币国际化影响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影响货币政策的理论机制。理论分析货币国际化对一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分别分析对货币渠道(利率和汇率传导途径)和信贷渠道的影响。第四章,实证检验。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信贷传导渠道受到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实证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并引入沪港通这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代表资本账户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作为虚拟变量;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研巧则采用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第六章,结论与建议。对全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简略提纲如下: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背景与意义
1.2文献综述
2货币国际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框架
2.1货币国际化下的IS-LM模型
2.2 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三元悖论问题
3货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3.1货币国际化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
3.2货币国际化对汇率传导机制的影响
3.3货币国际化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4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单机制的实证研究
4.1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4.2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冲击
4.3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检验
4.4实证小结
5结论与政策建议
5.1主要结论
5.2政策建议
2.2研究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2.3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人民币国际化前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用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实证分析法。收集我国宏观经济各个指标,通过构建 VAR 模型,实证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效性。
规范分析法。根据计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汇率、货币供给量等各个方面造成了影响,针对计量分析结果,提出稳定货币供给,做好货币总量监测与预测等建议。

3. 参考文献

[1] Zhou H. China’s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M]. 2015.

[2] Dincer H, Hacioglu ü, Altinkaya Z.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FinancialGlobaliz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M]. Dincer H, Hacioglu ü,2014, 21-42.

[3] Allen W A. Monetary Policy Techniques;Monetary Policy Techniques[M]. 2014, 172-180.

[4] Shigehara K, Axilrod S H. On theConnection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gulation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Market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gulation of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M]. Shigehara K, 2014, 99-107.

[5] Brinkmeyer H. Transmission channels of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channels of monetary policy[M]. 2015, 7-17.

[6] 杜娟. 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D]. 山西财经大学, 2016.

[7] 王丰顺. 基于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 天津工业大学, 2016.

[8] 吴金友.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研究[D].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1.

[9] 高丹妮. 离岸市场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 沈阳工业大学, 2016.

[10]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王景武.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基于TVP-VAR-SV模型的研究[J]. 南方金融. 2016(12): 3-2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