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绿色金融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浅析毕业论文

 2020-02-22 20:37:56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说明绿色金融是什么以及它有哪些特性,绿色金融在我国如何一步步发展,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起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照顾到生态效益来展示绿色金融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也结合了我国的时代发展,结合了十九大报告与“十三五”规划的宗旨,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金融经验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动态平衡。

论文主要研究了绿色金融本身以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在现阶段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的特色:不仅仅结合十九大报告说明绿色金融的战略性意义也对比了某些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经验作为借鉴。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elaborates the meaning of green fin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 and how it develops in China. Besides it exhibits the influence of green finance by balancing the economical 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Meanwhile, the combination of our country’s aim in 19th Leaders’ Conference with green finance suit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paper compares the advanced approaches about green finance and puts up with some advice about how to take green finance into action.

The paper features not only the current state of green finance in China but also what it may be in the future around world.

Key Words:green fi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efficienc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6

1.1绿色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6

1.1.1绿色金融的含义 6

1.1.2绿色金融的特征 7

1.2绿色金融逐步进入中国市场 8

第2章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9

2.1我国商行绿色金融现以信贷为主 9

2.2 商业银行将绿色融资变为重要手段 10

2.3 我国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0

第3章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12

3.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2

3.2 绿色金融的作用与影响 12

3.3 十九大报告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13

第4章 实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对策 16

4.1 我国可采用的绿色金融手段 16

4.2 国际上可借鉴的绿色金融方法 17

4.3 我国在未来应对环保问题的绿色创新手段 17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0

第1章 绪论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以实施环境保护为指导,在日常投融资评估和决策中,优先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把与将来的诸如“回报、风险、成本”等相关的环境因素融进金融部门的业务中。在各项金融业务运行过程中,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关键,引导经济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外更多地称之为碳金融。

1.1绿色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1.1.1绿色金融的含义

从深层次上来看,绿色金融不仅对整个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金融业本身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进绿色金融的目的要做到重视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金融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金融主要作用发挥在三个方面: 1.引导生产者在生产经营中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环境保护。2.引导消费者在消费时具有高度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3.引导社会资金向低污染环保项目流动,能够起到节约社会资源,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作用。 另一方面,保持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避免金融机构为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等过度投机行为。具体而言,绿色金融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经济活动。 它是为绿色贸易、建筑、交通以及环保节能等项目提供的金融服务,它是一种通过信贷、证券、 保险及金融衍生工具等众种金融手段来达到既实现环境保护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体系。

从整体上来看,绿色金融要求金融相关部门将对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将环境评估作为投融资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过去几十年,虽然全球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但是在发展进程中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严重的破坏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空间。 因此,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必然会顺应绿色发展的趋势,各国也会逐渐重视生态环境。随着绿色低碳环保政策陆续出台,绿色金融成为优先发展重点之一。

绿色金融的概念人们认识还不是很统一,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1.金融业对低碳产业项目优先考虑信贷是否投放,投放数量,投放期限以及利率等; 2.金融机构重视保护环境,通过运营低碳绿色的项目来实现可持续发展;3.将绿色金融作为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如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等)。

1.1.2绿色金融的特征

绿色金融的显着特征在于它比传统金融更注重人类生存环境,将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有效性视为可量化活动的一个指标。 以此引导各大经济主体在投资方面更加注重自然生态平衡。有利于金融活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另外,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通过政府推动来实施。在传统金融业中,所有经济实体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开展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若没有政策的强制规定,金融部门不可能主动去核查客户的生产是否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因此需要在政策的引导下,改变为将完成政策任务作为金融机构投融资的前置条件。

绿色金融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生态效益,让生产方和环境保护方实现双赢。虽然从短期来看,与传统债券不同的绿色债券等绿色投资的方式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绿色金融可以在使用清洁能源、治理污染、节省资源的方式从中获得生态效益方面的回报,可以造福整个人类社会,并且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要求,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整体要求,具有以绿色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绿色金融既是公益性的,也是有利可图的。 一方面,政府需要尊重金融机构的“主动责任”。 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贷款时应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将评估、判断和管理投融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觉性, 作为金融行业应该普遍遵循的基准来实施。 这一原则为全球的银行提供了统一的行业标准,便于他们按照相关的社会和环境审批程序来实施项目投融资活动,以便获得相应的生态效益。 赤道原则获得了各金融机构的一致共识,但是也存在着各金融机构“主动担当”和“政策担当”的博弈。 前者是金融部门在提供信贷业务时自主决定如何为环境与生态保护作出努力,而后者则是政府出台政策要求金融部门必须要有相关的环境保护的观念。 金融机构如何平衡公共福利和盈利能力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看,没有盈利就没有出路,如果生存都堪忧,怎么会去考虑公益性。 这就对要求政府的政策如何处理“两个担当”之间的博弈有一些明确要求。

1.2绿色金融逐步进入中国市场

绿色金融的相关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随后才逐步进入中国的视野。 近代随着工业革命进入高峰,欧美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拉夫运河事件”等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更多的关注,各国陆续开始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在金融领域,人们采取采用“赤道原则”、社会责任投资、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方法,力求使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 近几十年来,中国逐渐开展“气候融资”,“碳融资”等绿色金融项目。 在我国“一行三会”的推动下,逐步出现了诸如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项目,其中绿色信贷存量与发行量也不断增加。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建议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既要大力生产发展,又要使人民生活富裕,而且还要保持生态良好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现代化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在“关于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家对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在试图建立一个绿色金融板块。

第2章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1 中国绿色金融现以信贷为主

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内容相对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项目。中国的“绿色信贷”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绿色企业、低碳企业应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先支持。 二是金融业应该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将企业运营项目的环保问题作为密切关注的重点。几年来,为了应对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刹住一些企业违法建设行为,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信用风险的环保政策法规》的意见, 将以前环保机构部门调控范围进行扩充,这一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并将“绿色信贷”作为一种经济手段, 推动中国进入了全面减少能源污染的时代。

此外,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银监会颁布的关于金融机构业绩考核评估指南,对金融机构在项目业绩评估提出明确要求,必须设置社会责任指标,以此来对银行业务是否支持环境保护进行评估。它还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在报告中说明绿色信贷执行情况。 两年后发布了《绿色信贷关键评估指标》,将评估结果应用到银行金融机构准入、员工绩效考核等诸方面。 积极探索实施绿色信贷监管评级制度的实施办法。目前,这项工作还处于不断进展的过程中。截至2007年底,双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全国主要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贷款15,000亿元,比上年末下降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0,800亿元,占贷款余额的9.68%,这说明银监会出台的相关措施是有效的。 2015年12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出台后,明确界定了“绿色工程”的标准,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6年3月,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将近2.5万亿元。 随着绿色贷款规模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促进了贷款结构的优化。截至2015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万亿元,因此带来节约水资源75.6亿吨、节约标准煤2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5亿吨的明显效果。

2.2 商业银行的重要手段为绿色融资

商业银行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他们不断加强内部体制机制建设和加大自身投入。2015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在英国发行了两笔超过9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截至2015年底,兴业银行已为六千多家企业提供总额超过八千多亿元的绿色金融融资。同年,浦发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超过300亿元。华夏银行还发起设立了价值100亿元的“清水蓝天”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该银行为多个项目提供的外国政府绿色信贷贷款的服务价值达二十多亿元。 平安银行业也不甘寂寞,成立了能源业务中心,以创新为基本方针,大力打造新能源领域客户策略。

政策方面,在分析了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空间和执行效果之后,2010年有学者建议我国低碳投资财政与金融政策应该相互协调,吸取国际上金融财税激励政策的经验。2014年也有学者认为对于绿色信贷政策而言,强制性安排有时是必须的,以往的各金融机构自愿性安排力度不够,效果不好,需要通过政策的合适过渡与引导。并提到应该靠给予如贴息、合格率和风险权重等实质性措施激励来推动这些政策的落实。

工具方面,2013年学者王遥提出了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贷款、财政资金、债券等融资方式的具体应用的形式的总结性成果。此后,学者马骏创意性地提出了多种工具如绿色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以期解决低碳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2.3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对经济来说,提倡绿色发展带来了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低碳绿色活动的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融资需求最低将达到十四多亿元。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 二十一世纪中叶年前,世界为了将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从2016年起,全球市场每年额外需要1万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 由此可见,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在不久的将来对绿色资金的需求巨大。

从宏观层面来看,绿色金融有利于改善供给侧的质量、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要求一致,其作用首先体现在将储蓄转换为绿色投资这一过程中。绿色金融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也体现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首先,绿色金融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结构的改善,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基于金融的逐利性、避险性,由于绿色金融有着较高的增长潜力以及明显更低的政策风险,也能促进产业主体自发地进行调整; 三是金融经济“绿色化”的过程中,不仅对经济结构有质的改善,而且在数量上也有稳步增长的趋势。

从微观角度看,有学者提出,除了作为金融基石之外,金融还有资源配置,经济调整和风险规避的功能。 并具有风险交易,公司治理,引导消费等功能的衍生功能。 金融的微观经济效率得以提高,主要体现在通过鼓励企业的绿色创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分散金融合约以降低风险,以及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管,从而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第3章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3.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绿色金融的实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的定义,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定义为“一个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发展的状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提出“为了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自然,社会,生态,经济与自然资源利用之间的基本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指出,“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现有环境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挪威首相Gro Harlem Brundtland则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以损害后代发展能力为代价的发展”。这个定义后来被广泛接受和引用。 在《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中国政府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党的十五大指出,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发展的可持续性。

3.2 绿色金融的影响与作用

绿色金融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其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与作用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促进产业绿色升级。 学者李中提出,绿色金融在促进产业绿色升级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在于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与投资的理念, 引导生产企业实施绿色经营和生产,进而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向。 产业绿色升级不仅包括结构上将传统模式转化为新兴模式,而且要推动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资金导向,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地将各类资金聚集起来形成绿色投资; 二是促进产业整合,绿色金融能够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规模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有助于环境信息公开,绿色金融有利于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且便于信息流动;第四,绿色金融有助于运用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来提高防范环境风险的能力。

第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以前的高速增长耗费了大量资源,付出了破坏环境的代价,并导致了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通过绿色金融等手段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重要的影响,可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是以三个作用与功能为主的。 一是绿色金融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环境效益最大化得出的配置方式,即绿色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是绿色金融中的金融回避风险的天性使环境风险最低化;三是加快从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的转变,从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实现绿色金融。

第三,加快推进社会进步。 绿色金融的出现促使全社会成员更加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可以促进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责任投资与绿色金融的出现弥补了以往经济发展中考虑不到位的地方,更加直观地将为了更好的明天作为己任。有关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但目前在我国绿色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大量绿色信贷仍然存在着较大风险。

3.3 十九大报告提出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十九大报告全面明确提出中国要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之路。阐述了中国今后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文明和谐中国的战略。 第一必须要加大的是环境治理力度,虽然在我国过去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绩不俗,但另一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路上依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2017年,环保部通报在北京天津河南以及周边督查工作结果,一共检查有4万多家企业,发现其中占总数54.5%的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涉嫌气体排放污染环境的一共7千多家,排放超出标准的60多个,没有按照规定安装污染治理设备的企业2千多家, 2000多个污染控制设施运行不正常,4个涉嫌欺诈性汽体检测,并且有超过300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看,有些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因此,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目前,在有些地方还存在认识、观念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环境保护冲击了经济发展。 对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这是一种错误的惯性思维。 企业以前习惯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现在环保监管下,企业加大对治理污染的投入是在偿还历史所欠环境账。 其次,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全面贯彻环境督查,对涉及污染的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只要涉及污染的企业全都停产, 而不是引导这些企业进行整改,淘汰落后的工艺和产能,实现达标排放。 这种做法影响了民生,也影响环保督查的公信力。 总之,环保督查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地方政府在如何应对该种政策也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必须加快构建环境管控的长效机制。 习总书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的号召,绿水青山并非不需要发展,而是需要绿色化发展,要靠科学长效的经济发展才能长保绿水青山。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共同参与。

除此之外,环境污染治理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相配套,如:提高污染排放的控制标准,强化环保责任意识,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强制性信息披露并给排污企业予严惩等。科学的环境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减少环境管控所消耗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发挥绿色发展的导向性作用得以落实。 大量实例表明,现实中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确实能够有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走向绿色化生产道路。 政府应该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用绿色产业去代替哪些“双高”产业,接过经济增长的接力棒。但也要看到,由于不同企业经营思路、不同行业性质以及不同地域空间异质性、不同的政策工具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 有些企业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生产力从而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但也有一些企业则很难单纯通过绿色创新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乃至竞争力。此外,同样的政策对不同地区公司的影响也不同。其实,在空间条件有利的地方,往往企业的市场潜力更大、盈利机会更多,于是它们会更加努力地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环境管控带来的影响; 而在空间条件不利的地方,企业往往会采取搬迁或者关门停产的方式来应对严厉的环境管控,而非努力进行绿色创新去适应环境。 由此得出,面对不同的企业、行业,采取不同的环境管控手段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两者兼顾。

全面深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应该高度重视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让绿色、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从而使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当下,应该从完善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金融制度设计三个大方面深化发展改革的制度创新,同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这些方面共同构建了市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内部化环境外部性的特点,形成对绿色技术的激励原则, 强化绿色技术的创新手段,加大对绿色生产的推广,从而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力量源泉。 同时科学合理的制度法规和政策导向也必不可少。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自然生态监督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的生态保护和国土资源利用管理职能。 统一行使行政执法职责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 由此看出,十九大将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也说明了该举措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盛不衰。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