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01:02  

1.目的及意义


目的及意义

随着当代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增强,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我国以往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逐渐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需求,许多创新型金融模式与金融企业依托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在市场上蓬勃发展,同时传统金融业务也利用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由于互联网信息本身传递速度快,传递方式比较隐蔽等特点,在这些新兴的金融模式与金融企业中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可以说,科技进步与金融模式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增加了金融产业的筹资渠道、盈利渠道等,而另一方面,它们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利用新兴金融模式的固有漏洞,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面对当前的这种情况,建立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率,更加善用科技的金融监管体制成为了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广大投资者的迫切需求。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当前金融创新对金融业产生的影响以及金融行业不断增强的混业经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挖掘出其中催生新的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以此来预测当今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当向什么方向发展,应当以什么技术,什么模式来推动金融监管体制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金融业状况。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当代中国金融业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通过对新兴的金融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其内部隐含的风险。再将这些风险与当今金融监管的制度进行比对,进而得出当今金融监管的短板所在,最后配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与理论,得出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监管理论方面,2008年次贷危机过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际由于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打击,纷纷开始探索新的监管理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类似危机的发生概率,其中逆周期监管理论是获得中外专家一致认可的理论之一,我国的专家如周小川、李文泓等人认为: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顺周期性,而风险计量模型、资本监管和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往往也有随金融体系的繁荣而放松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增强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要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特点,在监管制度中建立逆周期监管规则来削弱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进而增强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美国的前美联储主席保罗·尔克则提出了沃尔克法则,沃尔克法则的核心是强调分业经营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性即商业银行应当从事传统银行业务如存贷业务等而证券交易、承销上市等业务应当由专业的投资银行来做,其内容主要包括三点:1.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2.禁止银行从事大多数自营交易;3.禁止银行拥有或资助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投资。其主要思想是反对金融行业越来越强的混业经营趋势,希望通过分业经营的市场模式来使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模式相匹配,进而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与能力,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最后一个则是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宏观审慎监管这个名词最早可见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美国的伯南克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既包括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标准和认定与压力测试,也包括对影子银行,非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的监管。总的来说宏观审慎监管是一个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不仅覆盖了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也涉及了影子银行与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理论。

此外,在金融监管实践上,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监管沙盒”制度,这种制度特别针对当今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状况,旨在为金融创新产品提供一个“安全空间“环境,以供企业测试其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在测试过程中,即使出现了风险的失控,也不会危害整个金融市场。

以上的国内外三种关于金融监管的不同理论实际上是从金融体系的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而提出的,逆周期金融监管理论是从金融体系内在的周期性入手,而沃尔克法则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是着眼于当今金融行业不断深入的混业经营趋势,沃尔克原则是希望修正混业的金融行业,使其适应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而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是希望改进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使其适应逐步走向混业经营,影子银行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本文力求将这些理论与当代中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相结合,以得出我国当代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