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民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17:52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4年12月28日,国内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官网正式上线,国内首家民营银行正式进入落地状态。从2014年3月民营银行试点启动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7家民营银行开业运营。民营银行控股方为民间资本控股,市场化运营,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民营银行的建立是对中国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打破了中国商业银行国有垄断的状况,促进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公平竞争,也有助于国有金融业的改革。
自2012年“互联网 ”概念在国内首次被提出,“互联网 ”作为一种新业态,热度持续上涨。银行业在“互联网 ”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优势,引入大数据概念,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而14年开始逐渐创立的民营银行中,面对着与传统银行业发展过程中有所不同的新业态,其中更有着背靠阿里巴巴、腾讯这类互联网巨头的民营银行,这类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管理应当更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资源。因而对民营银行在“互联网 ”大背景下信贷风险管理的机制是有意义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由于国内民营银行发展时间不长,大部分信贷风险的研究还是主要针对传统国有商业银行。梁彩红在·2014年提出应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是把好客户准入关,要选择主营业务突出,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2];王天宇在2015年对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析后提出,当前,大型银行在新常态下具备管理优势和规模优势,中小银行在此方面处于劣势,承受着市场竞争压力和存贷利差收窄的压力,中小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原因主要在于信贷风险管理观念落后,信贷风险管理不严,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和信贷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差这四方面[5];黄莉莎于2018年进行数据调查后发现,我国的商业银行无法在信贷业务领域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信贷体系,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结合数据信息,综合信贷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各种造成信贷风险出现的成因制定出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来解决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创新方面的问题[6];袁黎黎在2013年的研究中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当前对于信用风险的解决方法,我国主要还是倾向于定性分析,对于定量分析还是较少,即使使用了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运用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及信用风险量化管理落后,数据库不完善;信用风险管理高素质人才缺乏,信贷人员缺少活力;缺乏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组织不健全等[4];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多数研究从大数据方面着手,就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高建峰,张智荣于2014年的研究中认为在电子信息化逐渐加深的情况下,信息收集、分析及处理,防范潜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1];周继述,王雪松于2013年提出,商业银行要从根本上改变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尴尬定位,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量化能力。一要具备量化的准确性,二要具备量化的时效性,三要考虑到量化的前瞻性,互联网平台为这三个目标提供了可能性[3];温妮,贺明科在2019年针对信息化时代下多维度海量数据的优势, 提出一套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包含企业财务状况、互联网舆情导向、发展环境、市场竞争力和商务行为五个因素。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估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评估手段数据局限性问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数据所带来的优势[7];钟曜璘,彭大衡在2014年针对“阿里征信”模式,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该模式优点:海量信用信息来源、出色的信息数据、独有的风险控制能力、高效的信贷流水线。及该模式缺点:信用信息过于片面、贷款规模有限、金融业务经验欠缺、征信模式不可复制等缺陷,根据该征信模式的独特之处,对金融征信,信贷方面提出多方面建议[8];丛剑经过于2018年的研究后,认为当前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特点外,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手段较少、信用评级不科学、预警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也是主要原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依托大数据云数据等的金融工具不断改变着传统模式, 同时, 运用好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各种评价信息、动态量化分析、强化风险测算、实行自动化决策, 避免人为决策主观性, 降低贷款风险控制成本, 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增加风险信息来源,提升了风险控制水平、效率和能力[10];
对于国内出现和发展时间较短的民营银行,卢福财,张荣鑫在2014年经过分析后认为,民营银行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自主运作,不受政府的干扰,然而,这一优势的发挥需要健全的金融市场,这就需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9];王璐2017年参考了多个国家的民营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案,提出民营银行应建立专业的全程信贷风控系统,积极融入网络银行等新业态的发展[11];周民源于2014年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对内地发展民营银行的启示。分析表明,我国内地民营银行发展应把握两条发展路径:一是稳妥推进民营银行组建,二是有序推进中小商业银行民营化。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12]。
以“互联网 ”为重点,针对“互联网 ”新时态下的商业银行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郑志来2015年对零售业与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产业务三大业务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引起金融脱媒并危及到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商业模式[13]。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于2015年在“互联网 ”背景下,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探讨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实差距。研究结果为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向"互联网 银行"方式下的风险管理模式指出了突破路径[14]。
1.2.2国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