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股票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评估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0 13:03:27
目的与意义: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关于资产定价的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在资本市场领域,我们往往将投资者假设为理性人来建立模型,而所得出的结果往往与现实大相径庭。
中国的开放式股票基金是将大部分资产投入证券市场的基金,其业绩表现与证券市场息息相关,因为其专家理财、利益共享、风险分散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可是中国的开放式股票基金的业绩也即基金价格的走向往往与标的证券组合的价格走势以及变动幅度有所区别。
行为金融学给了我们另一个思考角度来分析这种区别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其中我们可以利用到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等等。例如在有效市场理论中,证券市场可以分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中国的证券市场远远没有达到强势有效市场,也即我们不能理想化地将投资者都看作是理性的投资者,这也为我们用行为金融学来探讨投资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利用标准差、beta系数、相关系数等,在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来评估中国开放式股票投资基金的业绩表现是否具有持续性,并且借助行为金融学分析其中原因,可作为读者在基金投资模式方面的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者决策中的重要地位是凯恩斯的“选美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证券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所形成的合力,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充满了“动物精神”。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20 世纪 60年代至 80 年代中期)。以 1969 年鲍曼发表了《科学的投资分析 :科学还是幻想?》和 1972 年又发表了《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的意义》为标志,呼吁关注投资者非理性的心理,后金融危机时期,舍夫林、克鲁格曼和弗拉蒂安尼在行为金融学理论解释宏观金融危机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研究。
针对国内资本市场中的明星基金,王擎等和肖峻等分别对 2007 年至 2008 年以及 2005 年至 2009 年明星基金的短期和中长期“溢出效应”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评级高的或者历史回报率高的明星基金对资金净流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投资者倾向于“追逐业绩”,利用这种心理很多基金管理公司致力于打造明星基金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然而,这类明星基金难以保证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
申宇等根据晨星公司的评级信息以及 2007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我国股票型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数据,采用自助法检验超额收益,发现 5 星级基金组合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率,并且构造投资套利组合可以获取 6%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但是进一步分析则表明这种超额收益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无关,从而难以实现持续获利。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第一章: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