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以某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2020-05-04 21:28:23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严太华,2003)。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不仅包括违约风险,还应包括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上的变化导致债权人资产价值发生变动遭受损失的风险(王春峰、万海晖、张维,1998)。

许布纳(Hubener)于1930年在美国管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风险管理”这一概念,随后这一概念逐渐被应用到各种领域,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刘雪梅(2005)提出,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受债务危机的影响,银行业开始普遍注重防范与管理信用风险,并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达成了《巴塞尔协议》,针对不同类型资产来规定不同的权数来量化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大银行开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其中以J#61620;P#61620;Morgan的creditmetrics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最为瞩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银行业日益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并把操作风险加以量化;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出现,国际银行业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将信用风险从标的金融工具中剥离,从而达到计量和化解信用风险的目的。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国内外的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Stiglitz、Weiss(1981)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贷款人,借款人对其贷款所投资的项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由此产生。

应嫦薇(2017)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讨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并指出商业银行中存在着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银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衣寅炯(2007)进一步从货币的定义出发,指出信用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信用发生双方决策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完全性、商业银行追求自身利益。

宋荣威(2007)、刘迎春(2011)和刘振华(2014)等人认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即主要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外在不确定性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来自国际金融或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内在不确定性与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通常由人的主观决策或信息获得的不充分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由外在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称为系统性风险,由内在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称为非系统性风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