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4 20:17:59
全文总字数:504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行扶贫工作,发展至今,已经持续了30余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扶贫成绩有目共睹。1993年,出现了易县信贷扶贫合作社,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农发所设立的第一个专业的小额信贷机构。从此,小额信贷以金融创新工具的作用进入了扶贫领域,并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扶贫模式发展的小额信贷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前期的政府领导、政府参与的形式,转化为政府部门领导、正规金融机构参与的形式(扶贫部针对符合要求的贫困农户作建档立卡处理,有关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财政部进行贴息到户和奖励),这上升为国家进行精准扶贫的关键措施之一。纵观长期化实践历程可知,小额信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弱化农村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冲突,有利于进一步开拓信用社会资金的使用途径,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结构和金融创新,而在现实中,小额信贷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生产热情,强化其生产能力,减轻贫困。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以分析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包括精准扶贫政策内容和目标、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对于扶贫的意义等)、探究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不全、资金渠道单一、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风险不可控等)、寻求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问题的对策(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行规模化发展、制定风险分担机制等)为目标,选取2001-2017年的扶贫相关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我国最早的小额信贷是从1981年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在内蒙古8旗(县)开展的北方草原与畜牧发展项目,而具有完整意义的小额信贷最早出现在1993年年底,即易县信贷扶贫合作社,在此后10余年中,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试点的初期阶段(1994年初—1996年10月),项目的扩展阶段(1996年10月-2000年初),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各种项目可能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2000年初-2005年6月),纯粹商业化运作试点阶段(2005年6月至今),这四个阶段相互联系又有区别,随着时间的推进,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方式,逐渐由福利主义方式向制度主义方式过渡,形成两种方式共同融合的一种模式,也就是由最初政府补贴式的机构或项目,逐渐融入市场化的因素,使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实现自负盈亏,并产生一定的效益,同时实现扶贫的作用。经过这四个阶段的发展,以及对国际成功经验的借鉴,我国形成了自己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正规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覆盖范围,提供的资金,具体的推广项目,帮助的农户数目,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和金融创新,一度在我国的扶贫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长期以来“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认识上的落后,以及农村金融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使得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的并不理想,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宏观方面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缺少必要的中介服务机构,比如没有行业评级机构和公布小额信贷机构经营业绩增加透明度的平台,也没有提供小额信贷咨询和培训的专业公司,更没有经过注册的小额信贷行业协会和像孟加拉pksf用于批发的资金和机构。微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信贷机构的产权不明确,扶贫资金匮乏,产品设计单一,缺少控制风险的保障机制,内部控制不合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决定小额信贷在扶贫方面成功与否的关键。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2018年12月28日,师生交流,探索选题方向及思路。
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9日,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完成并提交任务书。
2019年1月10日至2019年3月16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收集和整理,修改开题报告,最终形成开题报告,并完成初稿大纲。
4. 参考文献
[1] 杜志雄. 唐建华. 有关小额信贷几个主要问题的讨论综述[j]. 中国农村观察, 2001(2): 71-79.
[2] 杨喜孙. 薛瑞鑫. 叶华.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经济, 2007(5):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