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驾驶的“驾驶员”响应特征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22:02
1.目的及意义
1.1目的及意义
随着近几年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挤现象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响应特征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也随之增加。其中,反应时间是表征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生理、心理反应的极重要参数,既能影响交通行车安全,亦能影响车流的跟驰车头间距。研究得到的驾驶员响应特征参数,为跟驰与紧急制动等情况下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开发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驾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新车型开发与车辆性能研究提供了有力帮助。运用虚拟驾驶技术,搭建虚拟驾驶平台,通过驾驶模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对驾驶员在不同的虚拟实验场景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相较于传统的自然驾驶研究方法与道路试验,高效,经济,安全,可重复性高。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上海自然驾驶研究”项目作为国内首个自然驾驶研究项目,由同济大学、通用汽车公司、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三方合作开展,在自然状态下(即无干扰、无实验人员出现、日常驾驶状态下)利用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观测、记录驾驶员真实驾驶过程。该项目使用5辆配备了SHRP 2 NextGen数据采集系统的乘用车辆采集真实交通环境下的驾驶数据,数据采集从2012年12月开始,截至2015年12月,已采集60名中国驾驶员的日常驾驶数据,累计车公里达161055公里。
蔡晓禹在《基于车联网环境的驾驶员反应时间研究》【1】 中研究车联网( IOV) 环境下驾驶员反应时间规律,搭建车-车互联平台进行实车跟驰实验,基于高斯混合模型( GMM) 分析了车联网环境跟驰状态下驾驶员反应时间特征。通过对传统和车联网环境驾驶员反应时间实测数据拟合分布模型对比,验证了车联网环境高斯混合模型优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及进一步对车联网环境道路基本通行能力的修正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车联网环境下:1) 简单反应时间缩短7.94%,复杂反应时间缩短25.79%,单车道基本通行能力提升15.39%;2) 驾驶员反应时间总体标准差降低32.99%,分布更为集中;3) 速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张智勇在《基于AHP法的驾驶员反应时间影响因素评价研究》【15】中对驾驶员反应时间影响因素进行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面的研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驾驶员反应时间影响因素重要度模型 ,系统地分析驾驶员反应时间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影响因素重要度的排序得出天气状况、驾驶经验、年龄以及速度等因素对驾驶员反应时间影响较大。并通过驾驶模拟舱实验平台对反应时间影响因素重要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AHP法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二.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2.1基本内容
本设计基于虚拟驾驶技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驾驶员”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虚拟驾驶技术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模拟真实汽车的驾驶过程,“驾驶员”通过驾驶模拟器实现虚拟驾驶系统的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