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路面状况对汽车整车系统的振动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8 20:19:12
1.1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行驶过程中要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到达目的地后能立即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或游玩。但是,调查显示,60%的人在乘车过程中有过难受、晕车甚至呕吐的经历。汽车的平顺性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长时间处于不舒服地振动环境下,还会诱发各种心脏疾病。
汽车在行驶时,由路面不平以及发动机、传动系和车轮等旋转部件激发汽车的震动。通常情况下,路面不平是汽车整车震动的基本输入。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避免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由于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它是现代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冲击环境对成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平顺性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因此,平顺性优劣直接影响到乘员的舒适性,是车辆在市场中竞争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因而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甚至进一步利用震动来为我们所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研究不同路面的整车振动系统特性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汽车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使震动系统的“输出”在给定工况的“输入”下不超过一定界限,以保持乘员的舒适性。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汽车平顺险评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路、车、人三个环节,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索。
1948年,提出了Janeway评价标准,认为影响人体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低频时的加速度、中频时的加速度、高频时的速度,并给出计算评价指标J值的计算公式。当人体J值在Janeway准则曲线之上时,振动将引起疲劳和极不舒适的感觉。
1957年,德国学者Dickman提出了K系数法,但这个标准是在确定性输入下建立的,并且试验是单项振动的。
1961年,D.E.Goldman等在试验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人体在承受低频0-100Hz低振级振动时,可简化为具有刚度、阻尼、质量的集中系统,并指出该模型在3-61z时产生胸腹共振,20-30Hz时产生头一颈一肩共振,60-90Hz时产生眼球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