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分析的江南生物公司人机系统优化文献综述
2020-06-03 21:53:07
文 献 综 述
一、引言(现状)
在人机工程发展的初始阶段 ,人机工程知识和理论水平较低,机械产品主要根据使用功能和经验进行设计,操作人员与机械彼此配合能力较低,成为工厂和企业中频繁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1]。而事故多数是由于操作人员与机械间配合不协调所致[2]。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技能、施工机械设备陈旧简陋、人机配合不协调[3]。
事故的频繁发生为国家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也引起了更多安全领域专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经济与科技方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非常快,产品的认识成熟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对工业制造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人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安全人机技术对生产中安全事故的预防和避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际生产中依然存在众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4]。
当然事故发生不仅仅是机器本身的缘故,人操作是否得当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因。
有关人安全行为的定性理论研究起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的20世纪初期。1919年,英国的伍德和伍兹俱瓜七以如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即事故频发倾向论。该理论是对人安全行为的首次定性研究[5]。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包括事故因果连锁论、危险源理论、变化的观点等许多事故致因理论被提出。在这些理论中,都无一例外地对人的安全行为与事故致因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利地推动了人安全行为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但对人安全行为的上述研究只停留在定性的理论探讨方面,并不能对人的安全行为作出恰当、合理的定量研究和评价。直到世纪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系统安全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才大大推动了人安全行为分析和评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迅速发展和载人航天活动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人、机、环境的相互矛盾日益尖锐,也使人、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突出。人的可靠性分析,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6]。以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分析、预测、减少与预防人的失误为研究核心,对人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二、选题的意义
我国生厂制造企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且数量众多。因此企业的生产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然而,
近年来,我国生产制造类企业频频发生的各类事故,严重地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制约着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对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科学合理的安全分析和评价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7]。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系统、准确、实用地进行人机安全行为的全面分析、评价,从而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