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正文

双轮实验台中轮对接触力的测量方法文献综述

 2020-05-01 08:47:40  

1.目的及意义
所谓钢轨波磨是指轨头顶面或侧面波浪形的不均匀磨损或塑形变形。其研究历史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自1892年印度铁路发现波磨现象以来,世界各国铁路相继出现波磨现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各大铁路干线[1]和北京地铁[2]均相继出现了波磨现象。而且50kg/m钢轨到75kg/m钢轨,波磨现象有增无减。随着波磨范围的扩大,其影响也越来越大。钢轨波磨不仅使得钢轨更换量与养护费用大大增加、产生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严重制约了车速的提高,也给行驶安全带来了隐患。所以,加强对钢轨波磨现象的研究,提出钢轨波磨的预防措施与消除方法,对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波磨根据其波长、特征以及出现部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波长小于100mm的波纹磨耗;第二类是波长介于100~200mm之间的中波长磨耗;第三类是波长大于200mm的长波磨耗。波长的成分一般认为是随机的,或者是由有限个波长组成。研究表明,波磨的产生与轨道条件与运营条件有关,文献[3, 4]认为,大轴重情况下主要产生短波波磨,而高速铁路主要产生长波波磨。但实际上,普通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等都会产生长波波磨和短波波磨[5, 6]。而对于钢轨波磨的形成机理,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学说[7-10],主要包括:①轮轨瞬态动力学相互作用引起摩擦功波动机理;②簧下质量的P2共振振动机理;③轮对左右车轮的摩擦扭转自激振动机理;④粘—滑引起的轮轨系统自激振动机理。目前,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钢轨波磨机理是瞬态动力学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摩擦功波动的机理,并且发展了基于轮轨瞬态动力学和摩擦功仿真来预测钢轨波磨的方法[11, 12]。Hempelmann认为钢轨的“pinned-pinned”共振是波磨的产生原因[11];Ilias研究发现较硬的轨道支撑刚度会引起更高的摩擦功波动[13];Wu[14]研究了多轮通过下的钢轨波磨形成规律;金学松[5, 15]发展了基于该方法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三维轮轨系统动力学波磨预测模型[16],其研究结果认为轨道几何不规则、轨枕离散支撑以及轮对蛇形运动是引起钢轨波磨的主要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钢轨波磨的成因是轮对的扭转振动,闫子权等人[17]建立了轮对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研究,其中一阶扭转振型是同一轮对的两个车轮反向转动,二阶扭转振型是同一轮对的两个车轮反向转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轮对的扭转振动与钢轨波磨存在紧密的联系。此外还有观点认为,钢轨波磨是由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引起。Clark较早提出了这个观点;Brockley[18]则更进一步认为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Sun[19]假设了轮轨横向蠕滑力饱和并具有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特性,以此来研究波磨产生机理。而由于轮轨横向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特性假设较多,故学术界接受该理论的学者不多。

尽管各国专家学者提出了如此多的观点,但由于钢轨波磨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解释其产生机理的统一学说。

虽然关于钢轨波磨的研究很多,但其仍是铁路交通方面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许多学者也提出了钢轨波磨的减缓与改善措施,如增加铁路曲线半径,使其尽量大于500m;添加钢轨吸振器或减震型扣件;使用摩擦调节剂等。{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由国内外文献阅读得知学术界目前关于钢轨波磨的成因尚未有统一定论,而扭转振动则是钢轨波磨的可能成因之一。所谓扭转振动是一种振动形式,是由于作用在机构上的扭矩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旋转振动。这种振动破坏性极强,尤其是其振动频率接近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时破坏性更强。扭转振动普遍存在于车辆、船舶的传动系统之中,常见于各种轴系。但是在钢轨波磨领域,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研究扭振对钢轨波磨的影响十分具有创新意义,故设计双轮实验台模拟铁路轮轨接触来进行研究。本人的研究方向是对双轮实验台的轮轨接触力进行测量。了解到该双轮实验台的轮轨接触力分为纵向、横向、垂向三个方向。目前的想法是采用应变片进行测量,技术路线拟为以下步骤:①对双轮实验台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测力的原理;②选用合适的应变片,熟悉其原理以及使用方法;③根据双轮实验台确定接触力的测量方案,包括应变片的布置位置及使用;④实验测量,进行数据收集;⑤撰写论文。3. 参考文献
1. 张学华, 城市轨道钢轨波浪形磨耗的产生和预防. 上海铁道科技, 2008(1).

2. 杨广武,彭华,王佳妮,蔡小培, 基于工程类比的北京地铁钢轨异常波磨整治方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3. 37(4).

3. 刘学毅,印洪, 钢轨波形磨耗的影响因素及减缓措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2(37): p. 483-487.

4. 刘学毅,王平,万复光, 重载线路钢轨波形磨耗成因研究. 铁道学报, 2000(22): p. 98-103.

5. Jin, X.S. and Z.F. Wen, Effect of discrete track support by sleepers on rail corrugation at a curved track.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8. 315(1-2): p. 279-300.

6. Jin, X., et al., Effect of sleeper pitch on rail corrugation at a tangent track in vehicle hunting. Wear, 2008. 265(9-10): p. 1163-1175.

7. Sato Y, M.A., Knothe K, Review on rail corrugation studies. Wear, 2002(253): p. 130-139.

8. Grassie, S.L., Rail corrugation: advances in measurement,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Wear, 2005. 258(7-8): p. 1224-1234.

9. Oostermeijer, K.H., Review on short pitch rail corrugation studies. Wear, 2008. 265(9-10): p. 1231-123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