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汽车服务工程 > 正文

纯电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9:52:11  

1.目的及意义

1.1设计目的及意义

据统计,近几年每年中国共接报交通事故超过800万,其中涉及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超过20万起,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和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车辆出现甩尾现象有关,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轮胎抱死,轮胎和路面摩擦从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轮胎制动力随之减小,制动距离过长。传统制动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制动力矩由驾驶员控制,在紧急制动情况下,往往会由于驾驶员紧张施加了过大的制动力,车轮将会瞬间抱死,影响行车安全。而ABS系统作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它能通过车轮上的传感器感知每个车轮的状态,调节制动时的轮缸压力以避免车轮被抱死。本文基于某常见纯电动汽车,对其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制动过程中ABS的工作流程,结合车辆参数进行整车建模,并搭建控制模型。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对提高电动汽车在紧急制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ABS在20世纪初期开始发展,最开始应用于西方国家的铁路机车上,主要用来防止由于火车制动时车轮抱死而产生的局部摩擦。在1936年,德国Bosch公司利用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直接安装在车轮上,通过开关对制动压力进行调节控制,对ABS发展史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30-50年代,纯机械式的防抱死制动装置被研发出来,但只有少部分装配在汽车制动上。在50-60年代,各式各具优势的防抱死装置被研究出来,由于使用了早期的电子计算机,在控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70年代后期,针对电子控制的研究逐渐发展,并逐步应用在防抱死系统中,使得系统效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之后,随着人们驾驶速度的提高,制动时的安全性能,越发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推动ABS在制动系统中的采用和发展。在90年代,ABS在汽车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不断研发新技术,制动性能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装备。

国内的ABS研究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长春第一汽车中心,东风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最先开始ABS技术研究。1982年10月,西安公路学院研发出集成逻辑电路型的电子ABS,并在路面上进行研究。我国ABS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液压ABS上,由清华大学与亚太公司一起突破了这一难题,对传统的门限控制作出优化,在液压单元、控制方法等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这也是我国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正在逐步上升的表现。

ABS的技术含量较高,我国的ABS研究较晚,技术与先进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就导致在我国乘用车配套市场上基本被外资品牌所垄断,本土企业的实力今年来虽有长足的进步,但整体而言还比较弱,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还无法达到国外企业的先进水平。ABS在控制思想上逐渐引入了智能控制,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加深,在世界市场上,国产ABS也会有一席之地。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研究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目标车型的结构和基本参数,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选车辆进行整车建模;

(2)设计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逻辑,并建立控制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