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组织与管理水平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24 15:44:23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来源与选题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以来,化工企业逐步走入园区,逐渐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化学工业园区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以及促进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化工园区在为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缺乏科学的安全规划、安全监管环节薄弱,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灾害事故。因此,加强对化学工业园区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化学工业园区内多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处置着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等的危险化学品,且园区内重大危险源众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化学工业园区内企业相对密集,如果某一单个化工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就很有可能波及与之相邻的企业,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例如: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6.5万人紧急疏散,26555人门诊,2142人住院,损失9262.7万元。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个储存有13吨液氯的车间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次日,在抢修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爆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几万人被疏散。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100t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致使松花江水域遭到污染,近400万人口的哈尔滨市停水4天[1]。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化学工业园区的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现有的化学工业园区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2012年8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准入、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做好园区的规划选址和企业布局,严格园区内化工企业安全准入,加强园区一体化监管,推动园区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责任明确、管理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园区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降到最低,强化园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促进园区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2]。
化工事故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灾害事故,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以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等许多种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管理手段、科技手段、教育手段等人为因素来提高人们预防化工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避免或者减轻化工事故的损失是可行的。因此,建立化学工业园区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管理模式就是优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具有满意的工作绩效,并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使生产系统的事故损失低于当代可接受的水平。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保护生产系统的组织性、秩序性[3]。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国外对我国化工园区的相关论述非常稀少,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化工园区的管理同国外存在较大的区别,以安全管理机构和管委会共同管理的方式进行,因此,对国外的研究的借鉴存在一定的局限,仅仅能从技术角度(应急救援和风险评价研究)和某些安全管理做法间接论述。化工园区在国外起步较早,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强调化工企业在自身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过政府部门参与协调,管理化工园区安全生产。
Teemu Reiman和Pia Oedewald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中的组织评估进行了研究,认为不注重这些导致了各种组织事故。工业组织的事故和安全的许多理论是基于一个静态的,合理的组织模式,或者它们的非上下文相关[4]。
国外对安全管理体系非常注重,M.N. Vinodkumar和M. Bhasi[5]安全管理体系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八家公司对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强调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生产力和职业安全健康需要OHSAS18001认证。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A.M. Makin和C. Winder[6]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框架,为处理工作场所的危害制定了三个主要安全管理策略,即安全的地点,安全的人和安全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