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3号线监测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浦江)文献综述
2020-05-26 20:39:28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城市地下工程的兴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在地铁施工和使用中,地铁建筑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沉,有的为正常下沉,有的为非正常下沉。[1]以对南京地铁3号线的监测实例为例,介绍沉降和收敛监测的实施方法和数据精度成果分析,并得出沉降变化的规律。其结果对验证地基与基础的可靠性及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保障地铁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2]
南京地铁3号线是南京地铁第二条开通的过江线路,于2015年4月1日正式运营,标志色为绿色。地铁3号线途经浦口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线路北起林场站,下穿长江进入南京主城一路南下,进入东山副城,南至秣周东路站,串联起江北新区、主城和东山副城。线路全长44.87千米,其中地下线42.4千米,高架线2.4千米;共设置2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8站,高架站1座;列车为6节编组A型鼓型列车。截至2015年12月,地铁3号线的日均客流约52万人次,2016年3月19日的73.4万人次为3号线最高单日线路客运量。
地铁3号线监测方案中包括垂直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隧道收敛监测、隧道断面变形监测还有地下水位监测,在此我主要以3号线地铁内垂直位移监测来介绍地铁3号线的监测方案。[3]
一、监测方案的设计
1.1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地铁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原则,考虑到地铁3号线建筑内部的实际情况,在与设计单位的共同研究下,在能充分反映变形的情况下布设控制点,控制点布设在车站旁,分为上下线,上线各2个控制点,在站台与站台之前以15环布设一个监测点,收敛点则以20环一个监测点布设,1环的距离为1.2米;[4]对于控制点的高程是用已知高程加上累计差,最初控制点架设在已知的高程上,其中一等水准基点和一等高程控制点都是已知的。[5]沉降监测一等水准测量仪器使用的仪器为徕卡水准仪,收敛测量则使用测距仪,来测量收敛点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6]
1.2观测精度的确定
沉降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类型,为了监测地铁建筑物的安全,其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容许变形值得1/10。[7]根据这一原则,通常采用”以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确定变形观测精度。[8]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地铁3号线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二等水准要求布设基准网和监测网,一年进行12个周期的全线沉降测量,并在周期与周期间进行抽样监测,通过周期间的高程数据比较进行判定地铁内地面沉降程度。[9]
1.3选用仪器和施测方法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选用徕卡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钢水准尺进行观测,基准点的沉降监测点分别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时专人负责,每次观测线路由专人申请。因为隧道里面光线不好,在钢条条码尺上顶端绑定对应高度的应急灯照明,保证仪器识别条码需要。[1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道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水体浊度反演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景观格局指数评估土 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模式对热环境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低成本、高精度、单频GPS-BDS RTK定位外文翻译资料
- 数据缺口环境下基于自回归模型的GNSS/INS松耦合集成外文翻译资料
- Loam_livox:一种适用于小视场激光雷达的快速、鲁棒、高精度的激光雷达里程计和建图软件包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对IMU与GNSS融合数据的质量评价实现在无人机映射条件下的地理配准外文翻译资料
- 色彩在回族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3D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雷达测量I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纯输出模态识别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