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3-22 14:01:16
文 献 综 述
1、灰色理论在沉降监测中应用的背景及意义
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1]-[3]。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层建筑的基础如果发生较大的沉降或明显的不均匀沉降时,都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因此,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有效地监测和预测建筑物地基沉降显得尤其重要。建筑物的沉降过程一般都是动态过程,只不过有快有慢,测量时把建筑物看成静态系统,通过多个不同离散时刻点的观测,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建筑物变形和变形原因之间关系的方法很多,有统计分析法、确定函数法及混合模型法。统计分析法依赖于数学处理,如回归分析法、频谱分析法、Kalman滤波模型法、Asaoka法、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每种方法和模型都有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实际上,建筑物地基沉降变形是多因素、多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身具有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灰色特征。本文主要针对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南京市邓府巷项目一期主体工程沉降观测实测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4]-[7]。
2、灰色理论在沉降监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赵斌斌,张建龙在《灰色理论在加筋土挡墙沉降预测中的应用》中将灰色理论中的GM( 1 ,1 )灰预测模型运用于加筋土挡墙的沉降预测中,充分利用GM 模型建模方便、预测精度高的特点,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此理论与模型在加筋土挡墙的沉降监测中具有实用价值;田维渊等在《大桥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及沉降灰色模型预测的探索》中结合木瓜溪大桥墩台施工期间的多次沉降观测,讨论了桥墩台施工检测过程中控制网布设及其沉降规律,为较大型桥梁的施工提供较为科学的沉降规律。最后,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沉降监测点预测进行了探索,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魏阳平等在《高路堤沉降的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方法》中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在全面分析高填方路堤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2种灰色预测模型,即GM (1,1)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并分别对某高填方路基沉降进行了实例预测,在此基础上对2种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实例对比分析,表明Verhulst模型更适合于预测路堤沉降;王群等在《多变量灰色模型在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中引入了MGM(1,n)多变量灰色模型,并且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将该模型应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预测,同时将预测结果与目前比较成熟的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MGM(1,n)多变量灰色模型用于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是行之有效的[8]-[12]。
3、灰色理论在沉降监测中应用的原理及步骤:
由灰色系统理论可知,无规则的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可生成具有近似灰指数规律的数据序列,同样,对于建筑随时间的沉降变形数据,也可生成具有灰指数规律性的沉降数据序列。由此,应用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1)累加生成序列
灰色模型通常不直接运用原始序列进行预测,因为原始数据中伴有随机量或噪声,所以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累加生成可使上下波动的时间序列变成单调升,并带有线性或指数规律的序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道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水体浊度反演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景观格局指数评估土 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模式对热环境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低成本、高精度、单频GPS-BDS RTK定位外文翻译资料
- 数据缺口环境下基于自回归模型的GNSS/INS松耦合集成外文翻译资料
- Loam_livox:一种适用于小视场激光雷达的快速、鲁棒、高精度的激光雷达里程计和建图软件包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对IMU与GNSS融合数据的质量评价实现在无人机映射条件下的地理配准外文翻译资料
- 色彩在回族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3D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雷达测量I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纯输出模态识别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