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理工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正文

手机无线充电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2022-01-25 23:25:35  

全文总字数:138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利用无线电磁感应充电可以实现无线充电,不但可以降低设备的磨损率,扩大应用范围,也使操作更加方便,减少设备占地面积,这项技术有无限的前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电能输送的技术早已被人们所发现,对其的研究和应用也从未停止。1890年,特斯拉就做了无线电能传输试验。特斯拉构想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是把地球作为内导体,把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放大发射机以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Hz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最终因财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胆构想没能实现。其后,古博(Goubau) 、施瓦固( Sohweing)等人从理论上推算了自由空间波束导波可达到近100%的传输效率,并随后在反射波束导波系统上得到了验证。20世纪60年代初期雷声公司(Raytheon)的布朗(W. C. Brown)做了大量的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工作,从而奠定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实验基础,使这一概念变成了现实。MIT在2007年6月宣布,利用电磁共振成功地点亮了一个离电源约2m远的60W电灯泡,这项技术被称为WiTricity。该研究小组在实验中使用了两个直径为50 cm的铜线圈,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两个线圈在10MHz产生共振,从而成功点亮了距离电力发射端2 m以外的一盏60W灯泡。在中国,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02年左右,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发展较快。香港城市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均对此有研究。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 学习并掌握无限充电原理(如此感应,磁共振);
  2.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制作(如整流,变频);
  3. 将以上模块结合完成完整的充电设备设计;
  4. 完成其在虚拟环境和现实中的实验测试。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2月15日至1月15日:熟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如电磁感应,磁场共振等。

1月15日至2月15日:用ad等软件进行仿真,在虚拟环境下证明其可行性。

2月15日至3月1日:完善电路设计并制作pcb电路板文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徐新黎,基于无线充电的sink轨迹固定wsn路由算法.仪器仪表学报,2016, 37(3):570-578

[2] 吴煜民,无线充电系统的检测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 (21):3981

[3] 王莹 王金旺,usb-c和无线充电带来的充电技术变革.科技视界,2018, 25(3):22-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