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算法的无线输电系统参数识别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3 14:32: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普及,传统的有线电能传输方式渐渐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非接触的电能传输方式—无线电能传输,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已经开始了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无线电能传输的试验最早是由美国人尼古拉·特斯拉进行的。1899年,尼古拉·特斯拉利用频率为50 khz的交流电,通过无线电能传输的方式将远处的白炽灯点亮。根据能量传输的原理和方式的不同,将无线电能传输主要分为磁感应耦合[1]、磁谐振耦合[2-4]、电场耦合[5]、微波[6]、激光以及超声波等方式。其中,磁谐振耦合式无线输电具有传输距离远,效率高等优点,今年来已经成为无线输电领域中的主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基于“共振”原理:空间中具有相同自谐振频率的收、发线圈,如果激励源的频率恰好在该谐振点,则收、发线圈间耦合最强,从而可实现电能的最佳传输。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两种不同的共振频率: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固有的自谐振频率与线圈间耦合互感作用下的共振频率。负载功率和传输效率与耦合系数有关[7,8],为了达到高负载功率和高传输效率,系统的共振频率应该依据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进行选择。此外,负载功率和传输效率也和系统的回路电抗以及负载阻值有关,所以还需要根据耦合系数的变化对负载进行阻抗匹配[9]。因此,必须获取线圈间的耦合系数,回路电抗以及负载阻值等参数,才能对系统进行控制,以提高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研究内容
1. 了解无线输电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2. 学习智能算法的原理及应用方法;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 查阅文献;分析题目研究现状,学习基本理论;
第4周 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
第5周 学习了解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实施方案;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李松林. 基于电磁感应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研究[a]. 中国电子学会.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中国电子学会:,2011:3.
[2] 刘柱,陈志璋,林先其,赵华鹏,李金艳.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9(01):1-7.
[3] 刘恩逑,杨晓红,殷孝雎,邢奥岚.磁谐振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理论与实验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3(02):97-101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