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风险事件前的驾驶行为提取及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4 16:07:41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快捷安全的交通方式逐渐成为人们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对象。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统计[1],2018年全国小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这一现状对我国交通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统计[2],2018年我国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6万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3],由于驾驶员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到总数的89.8%和87.4%,90%的公路事故由人的因素引起。在人为因素中,司机分神、新手司机对风险感知能力不足等无意识性因素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5]。
为了提高驾驶人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避免驾驶人因分神或对风险感知能力不足引起交通事故,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Assistant Systems, ADAS)被开发辅助驾驶人。ADAS是一个在某些驾驶情况下辅助驾驶人驾驶的额外电子系统,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道路安全性、减少车辆排放并协调交通,驾驶辅助系统往往设计了动态速度支持、水平控制(例如油门踏板的激活,碰撞警告和规避,距离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横向控制(例如车道偏离警示,车道保持等)、监测(睡意监测,酒精锁等)和其他协作系统[6-7]。虽然ADAS功能强大,可以有效降低驾驶人的行车风险,但由于目前研发的ADAS依然存在精度不高,人机交互性不好,对各类型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尚不确定等因素,ADAS目前只多用于运营车辆,ADAS在私家车中的普及率仍然较低。
针对目前ADAS的应用情况,关于ADAS对驾驶行为产生的影响,国内外已展开不少研究。其中Brookhuis等[8]调查了ADAS在驾驶行为方面的影响,发现主要由系统算法不完善引起的ADAS误报现象普遍存在,这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存在消极影响。为了优化算法,提高ADAS正确识别风险前兆的能力,国内外学者通过开展实车实验和模拟驾驶实验提取驾驶人驾驶行为特征,并以此基础优化ADAS的预警功能,使其更符合驾驶员对行车状况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