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动态关系的统计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2020-02-18 19:25: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的目的:
能源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高速的经济增长却是以能源和环境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根据 2017 年《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 23%,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 27%。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与其他国家以石油为主要能源有所差别,煤炭消费量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62%。因此中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中国能效水平在世界排名第73位,不仅远远落后于多数欧美国家,甚至还落后于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同样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的能源利用模式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硫污染、二氧化碳污染与细颗粒物污染均位列全球第一位。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9%,已经超过了美国与欧盟碳排放量的总和(《2016年全球碳预算报告》)。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贯彻持续发展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国政府更加重视能源有效利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举措,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效率的“双控”行动,以此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论文将通过研究湖北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实证案例的统计分析,揭露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所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建议。
研究现状分析: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目标:
主要研究湖北省能源、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选取合适的能源、经济与环境指标,搜集相关数据,建立合适的统计学模型,实证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湖北省能源、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拟采用的方案措施: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3周:查阅与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研究相关的文献,并完成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模型与检验方法等。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吕可文,苗长虹,尚文英.工业能源消耗碳排放行业差异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