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开题报告
2020-02-20 08:12: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的定义,美国城市社会学家斯诺别克认为城市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占地面积和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并聚集了各种非农产业从业者的地域共同体,学术界对城市的起源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1-2],第一种是经济或经济制度论;第二种是地理或环境决定论;第三种是功能决定论。城市竞争力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系统地评价城市竞争力,包括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内涵、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城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本文主要是以武汉城市圈的9个城市(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建立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模型的实例分析,并结合评价结果对各城市提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由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指标体系的选取,而根据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解与定义,选取了不同指标。例如,1995年kresl[3]从收入、产品质量、经济增长率、政府绩效四个方面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解释。1998年gordon和cheshire[4]提出了一个城市能够在其边界之内运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创造出更多的收入和就业,这种能力就是一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的观点。1999年webster[5]从企业效率角度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定义,他指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具有比其他城市更好的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能力。这是在定义城市竞争力上的区别,而在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方面,国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波特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进行延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并实证检验,如kresl的显示性与解释性结合评价框架[6],dennis和gyula的“3 1”评价模型[7];另一类是借鉴“钻石体系”和价值链理论,整合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如webster和muller的四要素“花瓣”模型[8]、markku和linnamaa的六要素“钻石”模型[9]、begg的多要素“迷宫”模型和gardiner[11]等的竞争要素“金字塔”模型[10]。早期大多数学者对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还停留在生产产品和创造财富等经济运行的硬性指标上,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转移到社会的软实力方面[11-15]。因此,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定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 构建反映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搜集和整理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统计年鉴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年鉴和湖北各城市统计年鉴;
(2) 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数据对各城市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武汉城市圈的各城市进行分类评述;
(3)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作为评价指标的公共因子,并求出载荷矩阵以及旋转成分矩阵;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复习所学过的概率论、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与决策等知识和方法。
第3-4周:翻译相关的英文文献,确定论文的研究方案,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周记,按照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还要完成任务书的撰写工作。
第5-8周:进一步温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以期望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spss软件和r软件分析样本数据的统计特征并进行处理,对得到的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和粗纲。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何晓群. 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2] malecki e j. hard and soft networks for urban competitiveness[j]. urban study, 2002, 39(5-6): 929-945.
[3] kresl p k, balwant singh. competitiveness and urban economy: twenty-four large us metropolitan areas[j]. urban study, 1999, 36(5-6): 1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