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理工学类 > 统计学 > 正文

湖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毕业论文

 2021-08-02 21:19:56  

摘 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城镇化速度也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城镇化发展转向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为了加速湖北省城镇化进程,本文将对于湖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对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选取其中相关性较强的影响因素利用SPSS做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并根据主成分系数分别定义为经济效益以及国家政策所产生的效果和失业所带来的效果。然后考虑到空间数据由于空间依赖型和空间异质性带来的空间效应问题,使用Geoda软件对湖北省各地级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分析,得到Moran散点图和全域Moran’s I指数,基于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各影响因素与湖北省城镇化率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但是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本文湖北省各地级市城镇化率的面板数据研究中不需要引入空间权重矩阵的。最后,根据以上判断结果,本文基于2008-2014年湖北省12个重要地级市的4项指标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的确定以及协整检验,确定各变量与城镇化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而建立出二阶向量自回归模型。

本文根据各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应该重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同时不要忽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兼顾两者达到加速城镇化进程的目的的建议。对于城市就业压力过重,而农村劳动力匮乏这种两极化的就业形势,建议引导周边地区人口聚集,提升周边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缓解区域生态压力,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刺激周边城镇化进程。同时对于湖北省各地级市所存在的空间差异性,本文建议各地级市政府应必须在掌握大局的情形下,同时根据各地级市的实际情形与优势进行实施。

关键词:城镇化;主成分分析;空间相关性;向量自回归模型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situation, the speed of urbanization will also change from the rapid growth to the middle rapid growth and we need consider about the scale expans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Hubei provinc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urbanization influence factors for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used the data access to select urbanization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n we go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through SPSS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ality we can defin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respectively as economic benefit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the effects of unemployment. Then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data which will cause the space dependent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space effect problem, we used Geoda to analyz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cities of Hubei province urbanization rate, there is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bei province urbanization rate, but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so there is no need to introduce the spatial weight matrix in this paper panel dat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above, we used panel data in 2008-2014 of four indicators from 12 important cities of Hubei province to carry on the unit root test, lag and cointegration test and built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with the second orde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in this paper, I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llocation function of market resource and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 of national polic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I suggest that we should improve the surrounding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service ability,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stimulate the peripheral urbanization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space diversity existing in each city in Hubei province, this article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in different city have to grasp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ircumstance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efecture level and advantages to take measur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atial Correlatio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目 录

摘 要 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评价 4

第2章 湖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6

2.1 主成分分析理论知识 6

2.2 实证分析 6

第3章 湖北省城镇化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 10

3.1 湖北省各地级市城镇化率的空间差异性 10

3.2 湖北省城镇化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 11

第4章 湖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14

4.1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14

4.1.1 单位根检验理论知识 14

4.1.2 协整检验理论知识 14

4.2 实证分析 15

4.2.1 单位根检验 15

4.2.2 VAR模型滞后阶数P的确定 16

4.2.3 协整检验 16

4.3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17

4.3.1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17

第5章 结果分析和创新点 20

5.1 结果分析 20

5.2 创新点及进一步展望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速度也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城镇化发展转向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四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1]十分丰富,不仅需要了解到其共性应该对其中的个性进行研究,同时对于一般性和特殊性这两个头我们也注意。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聚集过程,一方面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区特色的差异、经济结构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过程,它标志和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步。为了促进城镇空间进行合理均衡的布局,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课题。在李克强的谈话中,走进城镇化是通往现代化必须走过的路,是打破城乡隔阂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要更加完美的完成体制机制,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步四化,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新型城镇化的文化,遵循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力度,提升品质。在以后的日子里,主要的工作在于如何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颁布实施政策让约1亿农业户口更加快速稳妥的落户城镇,同时修建改造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通过中心城市疏导等方式就近解决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稳妥。从而完成农业人口城市化的有序转移。颁布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实行不同的落户政策。重点在于将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通过发放补贴等方式留在城镇并将其转为城镇居民。同时对与没有户口的务工农业人员建立居住证制度。为了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在其父母亲就业地区得到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同时将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积极建设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城镇常住人口提供福利与便捷。同时利用宣传手段弱化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隔阂与界限,争取使得人口的农业转移和城镇居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新城支持。注意各类产业的发展,提高各城市集聚人口的能力,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促进其特色产业转移,同时还有满足其工作人员就近从业的需求。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能够借此优势吸引更多的稳定农村人口流入,发挥城镇发展后劲。优化在东部地区城市的城镇结构,在此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于其城镇化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水平。要在城镇化的管理制度上加以创新,不要拘泥于过时的制度建设,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要更加快速的改变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的局面。在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下,从上至下纷纷行动,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统筹衔接。不要浪费任何城镇可利用的土地,首先建设快捷便利的交通线,同时不能破坏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要求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小型城市以及乡村的规划管理不能放下,两手都要抓。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同时我们还应该研究如何建立出能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如何进行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在提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保留各个城镇的特色,吸引更多的公司前往,更多的人们去居住,让每个城市都充满活力。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城镇化是我国必定会遇见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如何加速城镇化进程必须要站在本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个出发点上,必须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遵循规律,借由本国的优势部分完成城镇化这一过程。对于达到怎样的城镇化目标,我们必须要基于现实,不可盲目乐观地预测本国实力。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从上至下,层层相扣,扎实的完成每一次进步。不要走上别人失败的老路,吸取历史的教训,通过正确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分析,探索出最积极稳妥的道路。它是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而且安全,而且要扎实,要明确方向,步伐要稳,措施要实。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宗旨,在进行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要忽略如何提高城镇人口的素质,把如何留住那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人员,如何实现文明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注意如何布局各社会资源与环境资源,在环境资源科承受的条件下,优化各社会资源的配置,让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作为中心点,带动周边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在战略上实施以大带小,以小补大的措施,从而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目的。绿色环境是第一要义,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要保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一切手段减少人类对自然的上海,努力节约资源,保留原始城镇的特色与韵味。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欲望都市。同时,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实现政府的职能,比如说颁布政策[2],设立监管机构等方式从而提供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服务。要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收集资料上传给中央,而中央通过分析全国各地的数据达到了解全国各地情况的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根据大致情形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政府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同时将本地实施情况反馈给中央。这样中央便可以基于反馈信息对原始政策做出修正或完善,因此使得本国的城镇化进程更加扎实稳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这就为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合理布局指明了方向。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